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1年)

納粹德國為推進至莫斯科,所發起的一場戰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摩棱斯克戰役 (1941年)map
Remove ads

斯摩棱斯克战役(德语:Kesselschlacht bei Smolensk,字意“斯摩棱斯克合围战”;俄语:Смолен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罗马化Smolenskaya strategicheskaya oboronitelnaya operatsiy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期间的一场战役。战役发生于1941年7月10日至9月10日斯摩棱斯克市周遭,位于莫斯科以西约400公里。此役前德军在1941年6月22日入侵后的18天内,向苏联境内推进约500公里。

事实速览 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1年), 日期 ...

此役中苏军的第16集团军、第19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以东被包围歼灭,但第19和第20集团军的多数士兵设法逃出包围圈。仅管此役对德军来说是场巨大的胜利,但德军也因迅速推进到苏联境内,使其补给线已达极限难以延长,导致供应和后勤危机日益严重。斯摩棱斯克战役后,中央集团军群陷入阵地战中,于1941年夏末的防御战中遭受重大损失。[14]损失严重削弱了德军的进攻力量,导致德军在1941年12月莫斯科战役中惨败。

Remove ads

背景

1941年6月22日,德国陆军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越过国界向苏联发动进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陆上战斗。德军在战役初期因为措手不及的苏军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而进展顺利,并在经过三周的战斗后推进至西德维纳河聂伯河,准备继续发动攻势。德军主要目标是莫斯科,计划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执行,而其进攻苏联首都的前一个目标为斯摩棱斯克市。德军计划由第2装甲集团军渡过聂伯河,从南方逼近斯摩棱斯克,而第3装甲集团军则从北方包围该市。[15]

苏军在经历巴巴罗萨前期的失败后开始重整,采取措施以确保有能力抵抗德军,并在斯摩棱斯克周围建立了新的防线。斯大林任命谢苗·铁木辛哥为指挥官,并从战略预备队调集了5个集团军交由铁木辛哥指挥,并下令这些部队需反攻,以阻止德军的推进。德军最高统帅部直至在战场上遭遇苏军时,才意识到苏军已集结完毕。[15][16]

德军面对的是沿着聂伯河和道加瓦河斯大林防线各区域的工事。该地带防守部队为西方方面军的第13集团军,以及苏联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20集团军、第21集团军和第22集团军。而第19集团军正于维捷布斯克集结,第16集团军群则抵达斯摩棱斯克。[17][16]

在苏联的历史记载中,斯摩棱斯克战役(Srazheniye[b](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分为以下阶段和行动:

  • 斯摩棱斯克防御战役(1941年7月10日-8月10日)
  • 斯摩棱斯克进攻战役(1941年7月21日-8月7日)
  • 罗加乔夫-日洛宾进攻战役(1941年7月13日-24日)
  • 戈梅利-特鲁布切夫斯克防御战役(1941年7月24日-8月30日)
  • 杜霍夫希纳进攻战役(1941年8月17日-9月8日)
  • 叶利尼亚进攻战役(1941年8月30日-9月8日)
  • 罗斯拉夫尔-新济布科夫进攻战役(1941年8月30日-9月12日)

德军陆军总司令部(OKH)列出了于斯摩棱斯克周围的行动:[18]

  • 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7月8日-8月5日)
  • 斯摩棱斯克和叶利尼亚附近的阵地战(1941年7月26日-10月1日)
  • 罗斯拉夫尔战役(1941年8月1日-9日)
  • 克里切夫戈梅利战役(1941年8月9日-20日)
  • 大卢基战役(1941年8月22日-27日)
Remove ads

战役过程

包围战及苏军首次反击

Thumb
1941年7月,德军车队在维捷布斯克附近

在德军进攻前,苏军发起了一次反攻;7月6日,苏军第20集团军的第7机械化军和第5机械化军出动约1500辆坦克,在列佩利附近发动攻击。此攻势直接遭遇德军第7装甲师的反坦克武器反击,两个苏军机械化军近乎全军覆没。[19]

7月10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开始对第聂伯河发动突袭,迅速击溃苏军薄弱的第13集团军,7月13日,古德里安已通过莫吉廖夫包围数个苏军师级单位。先头部队第29摩托化师,已经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以西18公里处。第3装甲集团军也发动了进攻,第20装甲师在西德维纳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威胁著维捷布斯克。随着两个德军装甲集团军向东推进,苏军第16、第19和第20集团军面临在斯摩棱斯克以西被包围的危险。从7月11日开始,苏军进行了一系列协同反击。苏军第19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在维捷布斯克发动攻击,而第2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的残部则在德军的第2装甲集团军的南部,巴布鲁伊斯克附近发动攻击。[17]

其余几个苏军集团军也试图在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的防区内发动反击。该行动显然是为了实施苏军战前总防御计划的一部分。苏军的进攻成功地减缓了德军的推进,但效果不大,以至于德军几乎没有注意到这是大规模的协调防御行动,使德军的攻势仍在继续。[20]

霍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向东北推进,与古德里安的部队平行,占领了波洛茨克和维捷布斯克。第7装甲师和第20装甲师于7月15日到达斯摩棱斯克以东的亚尔采沃地区。与此同时,第29摩托化师在第17装甲师的支援下推进至斯摩棱斯克,占领除郊区以外的城市,开始一周长的巷战,抵抗苏军第16集团军的反击。古德里安预计攻势将继续以莫斯科为主要目标,并派遣第10装甲师前往吉布斯纳河,在叶利尼亚东岸建立桥头堡,并于20日拆毁了新建的桥头堡。这个桥头堡成为叶利尼亚攻势的中心,为战争初期苏军大规模协同反攻之一。[21]

叶利尼亚位于第聂伯河以南70公里处,远超出了消灭困在斯摩棱斯克部队的目标。据7月14日发布的元首33号指令,国防军的主要努力方向从莫斯科转向对乌克兰基辅的深度包围,博克变得不耐烦,希望古德里安向北推进,与霍特的装甲集群会合,以便能够清除城市中的抵抗力量。[21][22]7月27日,博克在新鲍里索夫举行了一次会议,国防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也出席了会议,为陆军最高统帅部(OKH)的负责人。将军们被要求坐着,没有机会发表言论,布劳希奇的助手宣读了一份备忘录,指示他们必须严格遵守元首33号指令,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尝试进一步向东推进。将领们奉命集中精力进行扫荡,整修装备,补充物资,并拉直德军的战线,由于古德里安和霍特的推进,战线已成“S”形。参加完这次会议后,霍特和古德里安感到愤怒和沮丧。古德里安当晚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希特勒“喜欢一个计划,通过这个计划,少量敌军将被包围并被各个击破,敌人因此被慢慢消耗殆尽。所有参加会议的军官都认为这是错误的”。这次会议,标志国防军领导层与希特勒之间的信任破裂。回到岗位后,古德里安与霍特和博克密谋“拖延执行”第33号指令,公然违抗元首和陆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古德里安匆忙制定了一个计划,供其和霍特的部队在8月1日发动罗斯拉夫尔-诺沃济布科夫攻势。[23]

Thumb
第聂伯河莫吉廖夫附近一个燃烧的村庄

位于北部的第3装甲集团军推进速度缓慢。地面沼泽遍布,因下雨而变得更加严重,苏军则奋力逃出沼泽。7月18日,两个装甲集团军以钳形攻势缩小双方间距,达16公里以内。季莫申科任命了刚刚从乌克兰前线晋升来的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负责组建一支临时部队,该部队挡住了第7装甲师的进攻,并在持续增援的情况下,暂时稳定了局势。德军尚未包围的缺口使苏军得以逃脱,得以将其立即部署并重新投入战场,以保持缺口持续开放。[21][24]

苏军从新组建的集团军中抽调了更多部队至斯摩棱斯克周边地区进行防守,即第29、30、28和24集团军。新建部队一到达,自7月21日开始,对斯摩棱斯克地区的德军发起猛烈反攻。装甲部队兵力过度扩增,使防守区域大幅增加。然而,由于苏军在协调和后勤方面的不足,德军成功地抵御了苏军的攻势,同时继续包围战。苏军的攻势持续至7月30日,德军击退了其最后一次进攻。[21][22]

在7月27日,德军成功会师,封闭了斯摩棱斯克以东的包围圈,合围了第16、19和20集团军大部分部队。在第20集团军领导下,苏军部队在几天后的一次攻势中成功突围,此战中共有35万苏军遭俘,被围困的第16军、第20集团军仅有约5万人逃离包围圈。[25][26][27]

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包围圈”被剿灭后的隔月,冯·博克的部队在中央地区一带转为防御,并在侧翼发动作用有限的攻势。南方地区,古德里安成功进军戈梅尔克里切夫,北方地区,格奥尔格·施图姆的部队占领了大卢基,并进一步向东推进到安德烈亚波尔。苏军的大部分进攻都被德军击退,但其不得不从叶利尼亚附近的突出部进行撤退。[28][29]

Remove ads

战后

战役期间,德军缴获了苏联共产党斯摩棱斯克州委员会的档案,其中包含大量1917年至1941年当地历史的文件。德军利用这些文件进行关于苏联镇压的宣传,并运回德国。[30]

德军占领斯摩棱斯克后,立即将所有犹太居民围捕起来,并将其限制在当地的犹太人隔离区,随后进行大规模屠杀。该市进入无条件且持续的戒严状态,直到两年后苏军解放该地为止。斯摩棱斯克战役是巴巴罗萨行动初期红军的又一次惨败。苏军首次尝试对整个战线的大部分地区实施反击;尽管这次反击最终演变成一场灾难,但苏军尚未被击溃。[14]

德军在莫斯科的实行闪击战并非易事。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和政治领导层内部的分歧加剧。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以及费多尔·冯·波克赫尔曼·霍特古德里安等指挥官都反对分散德军装甲部队,并主张集中力量攻打莫斯科。希特勒则重申莫斯科的重要性不足,以及战略包围的意义不大,并命令集中力量攻击乌克兰、顿涅茨盆地和高加索等地区,以进行战术合围,进一步削弱苏军。德军的进攻力量分散,致使基辅战役乌曼战役的发生。德军虽取得胜利,但在向莫斯科推进的过程中,在时间、人员和装备上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使苏军有时间准备回防莫斯科。[31][32][33][22][34]

Remove ads

伤亡和损失

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的苏联损失数据直到1993年才被披露。根据格里戈里·F·克里沃舍耶夫(Grigori F. Krivosheev)领导的团队的研究[35]苏联红军四个方面军和苏联平斯克海军区舰队总共损失759,947人,其中死亡、失踪和被俘共计486,171人,受伤则为273,803人。[36]

其中阵亡和战俘数并未说明。德军提供了战役中俘虏的人数,其中剿灭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包围圈俘虏约35万人。[37]在罗斯拉夫尔(Kachalov)周围击败卡恰洛夫集团军后俘虏38,561人”。[38]克里切夫戈梅利的战斗中,第2集团军俘虏近7.8万人。[39]两城之间德军第24军另外俘虏了1.6万人。[40]施图姆的部队在大卢基附近俘虏约3.4万人。[41]德军俘虏人总数超过50万人

奈杰尔·阿斯基(Nigel Askey)在对1941-1945年苏联军事损失的研究中,基于对苏联文档的分析,认为官方公布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苏军的军事损失数据被低估。实际伤亡人数达到100万人,其中包括56.5万名战俘。[6]

德军在该战役的总损失为10.1万人。史学家大卫·格兰茨(David Glantz)认为第九集团军的阵亡人数明显过低,应增7000人。据德国文件对中央集团军在7月10日至9月10日期间的人员损失估计约11.5万人伤亡,而苏联各方面军的损失为76万人。[42]

Remove ads

注释

  • a 苏联第5和第7集团军在纸面上拥有超过1,500辆坦克,但其中多达三分之二的坦克大概率在抵达战场之前就因机械故障而损坏。[7]
  • b 在苏联的军事史学中,术语“srazheniye”传统描述的是在广阔战线上发生的一系列由整体计划所联系的独立战斗和行动所组成的复杂战役。术语“bitva”(也译为“战役”)指的是最重要的事件。在苏德战争中,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著名的战役。关于勒热夫会战是否应属于“bitva”的争论仍在持续。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