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塭 (嘉义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塭,早期亦写为新温,是台湾嘉义县布袋镇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镇南部。相校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新民里、复兴里、好美里[1][2][3][4]

事实速览 汉字, 白话字 ...

名称由来

新塭地名由来,有一说是相传早期先民来台开垦,群聚漥沟边筑渔塭养殖,当时河水常泛滥,冲毁渔塭,先民需经常修筑新塭故得此地名新塭。

另根据布袋镇公所的说法是,约在二百年前先民由福建省晋江县东石乡迁移来台,因定居在新垦鱼塭堤旁,初称“新温仔”,后来居民以为“温”为水部易患水灾故改为土部称“新塭”而沿用迄今。

历史

台湾日治初期,新塭地区为一街庄(旧制街庄),称为“新塭庄”(或写为“新温庄”),隶属于大坵田西堡。该庄昔日北隔盐水溪(今龙宫溪)与内田庄布袋嘴庄前东港庄为界,东隔水道与北港仔庄新店庄为界,东南隔水道与芋仔藔庄为界,西南边隔八掌溪渡仔头庄为界,西北边临台湾海峡[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设置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嘉义厅[5]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2月20日,该庄编入“布袋嘴区”,隶属于嘉义厅。[6]同年4月1日,该区、庄改隶属于盐水港厅[7]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整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区、庄改隶属于嘉义厅[8]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1月18日,各区管辖区域调整,该庄仍隶属于嘉义厅的“布袋嘴区”。[9]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新塭”大字,隶属于台南州东石郡布袋庄新制街庄)。[10]

战后布袋庄改制为布袋乡,隶属于台南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48年(民国37年)10月18日,布袋乡升格为布袋镇,村亦改制为里。1950年(民国39年)10月25日,云、嘉、南分治,布袋镇改隶属于嘉义县[11]

Remove ads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新温(新塭)、顶藔、过温藔、虎尾藔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学校

  • 新塭国小

公务机关

产业

嘉义县是生产虱目鱼的大本营,虱目鱼养殖是嘉义县沿海最大宗的渔产品之一,尤其布袋镇新塭昔日是全国最大的鱼苗养成地区,早年有“富有庄”称号。嘉义县虱目鱼养殖面积约1200公顷,年产量有6000公吨,产值4亿元,其中在布袋镇沿着台17线两旁,虱目鱼鱼塭和加工场林立,产品十分多元,有生鱼肚、蒲烧鱼肚、碳烤鱼肚、虱目鱼丸、鱼卷、鱼露等,处理虱目鱼的数量更是领先群伦,“虱目鱼的故乡”美名不胫而走。

民俗活动

新塭嘉应庙最早成立于1838年(道光十八年),1884年(光绪十年)迁至省道旁现址重建[12]。信徒众多,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庙方会邀请南鲲鯓代天府的旧三王(王,王爷信仰)、北港朝天宫中的糖甘妈(妈,妈祖简称)、朴子配天宫的三妈到此,庙内派出十多顶神轿下海迎接,即为所谓的“冲水路、迎客王”民俗活动[13]

交通

名人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