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竹金山寺
臺灣新竹市東區觀音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4°46′39.6768″N 121°0′54.8562″E
新竹金山寺,俗称客家人寺、客人仔寺,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区科园里,在新竹科学园区一期住宅区东侧与园区三期交界,寺之东侧紧邻国立新竹科学园区实验高级中等学校。金山寺主祀为观音菩萨,同祀有天上圣母,殿内两旁有十八罗汉,现为单进三开间建筑[3]。该寺为新竹市市定古迹。


沿革
金山寺是古代金山面地区的中心。金山面原为汉番交界的丘陵地,“根据淡新档案记载,一直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才有来自六张犁(今竹北六家)的客家人林特魁与竹堑城闽籍“林泉兴”郊号合组“林合成”垦号向竹堑社请垦金山面。”(吳慶杰[4]:33)
金山寺的前身“香莲庵”即是由垦号“林合成”所建,土地由垦首郭家所捐,建于咸丰三年(1854年),供奉观音菩萨。寺庙建寺后因该地有冷水坑之泉水围绕,故改名为“灵泉寺”。光绪十四年正月(1889年)垦号金广福与林汝梅[5]等人捐款重修后又改称“长清禅寺”。
1895年乙未战争时,台湾人与日军在金山面交战,“长清禅寺为附近百姓提供之粮食储存之地,以支援义军抗日,却在战争中遭日军焚毁”(吳慶杰[4]:39)。明治三十年(1897年)闽人杨标集资重建[6]。可能在此时因所在地为“金山面”聚落而称金山寺[7][3][1],寺中“开台金山寺”匾额可能也是在此次重建中作的[4]:41。
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1955年附近设立坪埔营区,“设立时因未兴建监狱,占用金山寺右厢房成为监禁犯法军人的临时监狱”有十五、六年之久,对金山寺打击很大(吳慶杰[4]:43)。
1980年科学园区成立时曾考虑将金山寺也征收为工业区,经居民强烈抗议后保留[4]:43。金山寺周围原有客家聚落被拆迁,1983年实验中学在金山寺东侧设立。1985年金山寺经公告成为“台闽地区第三级古迹”[8]。1986年科管局委托中原建筑研究所规划修护,依1897年模样重修。修护于1990年4月动工,1991年6月完工[4]:43。
寺中供奉的佛像是属“佛教禅宗临济宗所衍生出的龙华派斋教系统”[9]。金山面山为竹堑城的少祖山,自竹堑城远望有“形开金面”(山圆属金)之势,与中国及台湾称为金山或金面命名的地名山名属同一命名法,故与禅宗正宗镇江金山寺有相同的地理环境,亦与镇江金山寺及其他禅宗丛林相同朝向西方极乐世界,匾额开台金山寺并非单纯的指地名而言。
Remove ads
建筑特色
金山寺1991年重修为1897年之模样,是一单进三合院式建筑,并大量使用砖材,其中有一部分为空心砖,用于砖柱部分。砖柱,木梁,木桁,斗子砌墙,白灰壁内墙[1]。而在步口廊前面有一八角形石柱,名称有石佛柱、出食台柱[4]:44、施食台[1]、供食台柱、供食台等,用以布施孤魂野鬼。高111.3公分,正八角柱边长12公分。柱上刻有莲花花样,并刻有“香莲庵”、“咸丰壹拾年”等字样,应立于1860年[4]:33-34。柱上留有乙未战争时的弹孔[4]:44-45[3]。
参考来源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