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昏迷指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本昏迷指数(日语:ジャパン‧コーマ‧スケール,英语:Japan Coma Scale,简称为JCS),是指日本常用的意识障碍程度(或称意识程度)分类法。

JCS依清醒程度分为三阶段,其中再细分为三阶段,因此也称为3-3-9分类法[1]。正式的写法为“JCS 100”。

定义

I. 用个位数的数字代表清醒程度

  • 0:清醒
  • 1:虽然有定向感,但有时候会意识不清
  • 2:有定向障碍英语Orientation (mental)
  • 3:讲不出自己姓名跟生日

II. 用十位数的数字代表受到刺激时(暂时)清醒的程度

  • 10:有人叫自己时会张开眼睛
  • 20:有人大喊自己加上用力摇晃时,会张开眼睛
  • 30:受到疼痛的刺激跟持续叫唤,勉强才能张开眼睛

III. 用百位数的数字代表即使受到刺激,也不会清醒的程度

  • 100:受到疼痛刺激时,会作势要挥开
  • 200:受到疼痛刺激时,会有手足动作,脸部会显现不快表情
  • 300:受到疼痛刺激时,毫无反应

如有其他补充资讯,会用下列方式表示:

欧美常用的分类法称为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英语:Glasgow Coma Scale,简称为 GCS)。

沿革与评价

追溯回 1960 至 1970 年代,在脑神经外科医生先驱提倡下,急性脑动脉瘤的开颅夹除手术(或称钳夹手术)首见于日本,加上当时因交通意外造成头部外伤形成社会问题此一背景,才思及改善原先惯用的分级法,将偏文字表现的说法如“昏迷、半昏睡、昏睡、深层昏睡”等改掉,铃木二郎、高久晃、竹内一郎、齐藤勇、马杉则彦、和贺志郎、太田富雄等医生组成委员会,为正确描述头部外伤或脑血管病症造成的急性意识障碍,即为头盖骨内的病变造成的意识障碍(意即脑疝),经过多方调查后,于 1974 年开发出此一分类法[2]

原本仅立意用于评鉴头部外伤或急性脑血管病症(意即脑疝),并无应用在其他状况之内,但由于正确分类肝性脑病持续性植物状态有其困难,从此改变了JCS 分类法的应用方式。JCS 分类法的优点为浅显易懂,在日本广为普及。

GCS 认为 JCS 分类法的优点是“睁开眼睛、说话、动作反应”等机能各为三种独立机能,彼此互不干涉,所以便于分类,缺点为“分类清醒的程度”并无必要。此外,缺点还有 从 3 到 15 区间多达 120 种分数组合,在一次性的急性脑部障碍型的意识障碍中,部分难以定义的病症如精神疾患等,是有可能经由引导或暗示而归纳进特定分类如“能睁开眼睛,但对疼痛无反应”、“手足运动反应算是良好,但言语回应并不佳”等,使用时必须非常小心。

为了弥补上述 JCS 的缺点,Emergency Coma Scale(简称为 ECS)分类法于2002年问世[3]

Remove ads

参考项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