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泽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2021年11月2日)[1],湖南宁乡人,生于湖北汉口,中国哲学家、美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前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2]。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3]。李泽厚被认为是1980年代中国大陆“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学热”启蒙思潮的引领者,在当时知识分子群体中拥有极大影响力[4][5][6][7][8]。
Remove ads
生平
1930年6月13日,李泽厚出生于湖北汉口,高祖李朝斌是湘军高级将领,初为曾国藩水师的营哨官,后累官至江南提督,《清史稿》有传。祖父李同寿曾任云南知州,辛亥革命前辞官回乡。父亲李进,大学预科[9],是邮政局的高级职员,李泽厚4岁时回到宁乡县道林镇老家生活。1942年,父亲病逝后,剩母亲做小学老师维持家计。[10]
1942年,李泽厚考入宁乡靳江中学,这时最爱读鲁迅和冰心,诗词最爱辛弃疾。1945年秋,考上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因为经济困顿,只好进了有公费补助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因为时局动荡学校氛围也愈发阴沉,也因为这样李泽厚选择自己学习、读书,接触了马克思主义。1948年夏,从一师毕业后便失学了,一直到1949年才找到工作,在道林镇做小学教师,同年母亲病逝。
1950年,李泽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冯友兰、任继愈两位老师交往最深。1954年毕业,因为患有结核病的关系没有单位接收,隔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他在1955年的美学大讨论中崭露头角,1950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 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哲学、美学和思想史方面均有所建树。李泽厚于1980年底发表《美的历程》一书,引领了“美学热”,也成为“文化热”和新启蒙运动的先导[4][5][6][7][8]。他也是最早公开支持朦胧诗的美学家,《文艺报》1981年第2期发表了他的文章《画廊谈美》,为朦胧诗派的年轻诗人和《星星画展》辩护[5][7]。
1989年六四事件中,5月14日李泽厚与刘再复、戴晴、严家其等12人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戴晴宣读了他们共同完成的《我们对今天局势的紧急呼吁》,要求中央当局将这次学潮定性为“爱国民主运动”,并呼吁学生暂时撤离广场[11][12]。六四事件后,李泽厚的作品被禁数年,他本人也受到中共和共产党人批判,被指毒害了一代年轻人,并被禁止离境[12][13]。
1992年初,由于持续受到国外学术和政治组织的压力[13],李泽厚才获准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1999年退休,旅居美国科罗拉多。
2021年11月3日上午11点57分逝世,享寿91岁。
荣誉
1988年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14]。
思想
李泽厚宣扬儒家主情论,以“告别革命”说为轰轰烈烈的1980年代文化热划上了一个句号。
李泽厚曾表示:“民族主义,是很危险的事情。今天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反对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最容易煽动民众感情的一种主义。”[15]但也有人认为李泽厚虽然反对民族主义,可没有摆脱传统“华夷之辨”的思想。2006年在有关施琅问题的讨论中,他提出了李自成如果胜利了,要比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强很多的观点。[16][17][18]
著作
李泽厚著有《美的历程》、《美学四讲》、《华夏美学》(合称《美学三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批判哲学的批判》、《走我自己的路》、《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孔子再评价》、《漫述庄禅》、《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漫说西体中用》、《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5年出版《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为李泽厚与刘再复的对话录,由刘再复执笔,在中国大陆与海外学界都产生巨大影响。该书于1999年由台北麦田出版公司编入“麦田人文”图书系列,王德威主编。
家庭
- 妻子:与李泽厚育有一子。
- 儿子(1977年-):计算机专业毕业,从事电脑软件工作。
评价
汉学家余英时曾评价他:“通过(他的)书籍,他使得一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中解放了出来”。[19]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怀疑“告别革命”一说。秦晖说李泽厚在九十年代中国大下岗时期提出此论是为了阻止由此带来的新一场革命,但李泽厚误以为十月革命主因是一个小集团阴谋煽动,而非斯托雷平的“警察式改革”,如此这般反对革命,无异于用寡头主义压制民粹主义,反而姑息了十月革命的真正诱因。[20]
参考文献
- 李泽厚. 杂著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ISBN 978-7-108-02930-0.
- 李泽厚. 马群林 , 编. 李泽厚散文集. 世界图书出版. 2018. ISBN 978-7-5192-4327-2.
- 李泽厚. 走我自己的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
- 时胜勋. 李泽厚评传. 黄山书社. 2016. ISBN 978-7-5461-5399-5.
- 杨斌. 思路 李泽厚学术年谱. 2021. ISBN 978-7-80770-264-1.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