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焕
前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焕(1917年9月24日—2010年12月2日),字锡俊,湖北汉口(今武汉市)人,曾经担任行政院院长、总统府资政、教育部部长,并负责筹办国立中山大学的在台复校事宜,并任复校后首任校长等职,为中国国民党的资深党员,长期受到蒋经国的提拔。涉入国民党二月政争,失败后淡出政坛。
Remove ads
生平
1917年李焕出生于汉口,自其幼年直到高中毕业一直居住于汉口法租界西北侧的里分三德里中[1]。
李焕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并于抗战期间参加国立政治大学前身的中央干部学校研究班,随后又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并于国立政治大学担任教授。在对日抗战爆发之后,即担任国民党青年工作及宣传要职,在1946年至1948年担任《沈阳日报》的报社社长,之后进入国民党中心。
自1948年始李焕先后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青年部副处长、随后担任救国团主任秘书、副主任、主任;青辅会委员、主任委员。1976年10月被王幸男以国语辞典制作成的炸弹邮包炸伤手指。1977年发生中坜事件,导致作为发动者许信良(之后当选桃园县县长)任职党部时期的直属长官、时任国民党组织工作会主任的李焕被迫下台,导致政战系统的王昇权力也因此扩大,当时有所谓“李换(焕)王升(昇)”之说。李焕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后来南下高雄,出任国立中山大学在台复校后的首任校长,俞国华组阁时担任教育部部长。在蒋经国逝世前,李焕出任国民党秘书长一职。
李焕于1989年至1990年间,曾经短暂担任一年的行政院院长,到达政治生命高峰。蒋经国过世前一天曾召见李焕并长谈2小时[2],蒋经国死后的二月政争期间初期李焕是支持李登辉,后又突然转向非主流派,其详细原因始终成谜,只有部分传言与外界分析不一而论,但种下日后国民党分裂并影响台湾政局的远因。而政争时任总统李登辉为迫使其下台,故任命国防部长郝柏村为新任阁揆,以反对李焕的反弹。此后仅有酬庸式的总统府资政,以及国民党中常委、中评会主席团主席等职务而日渐淡出政治。
国民党有不少人物和官员是李焕所提拔,例如前考试院院长许水德、连战内阁时的行政院秘书长,精省后的首任台湾省主席赵守博、前桃园县长与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等人。
Remove ads
逝世
2010年12月2日19时37分,李焕因肺炎、呼吸衰竭合并多重器官衰竭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与夫人同葬于三芝北海墓园。
总统马英九于2010年12月19日颁赠褒扬令,内容全文为:
总统府前资政、行政院前院长李焕,冲懿详雅,勤慎练达。少岁卒业国立复旦大学法律系、中央干部学校研究部,复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暨国内外知名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才怀隋和,显绩扬声。来台后,衔命创组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暨出掌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举办青年育乐营队,策划艺文学术研习;召集国建研究会议,完善创业辅导机制,发硎新试,卓然有成。爰奉筹备接长中山大学及教育部,悉力校舍校务营建规划,潜心师资软硬件延揽扩充;改制全台师范院校,锐意教育兴革事宜,陶甄多士,教泽流咏;硕运渊谟,丕奠宏基。尤以行政院院长任内,践履为民服务理念,推动国家整体建设;树立开明廉能政府,追求民主法治社会,远图长虑,覃思务实;委重投艰,迭膺重寄。晚岁荣任中华孔孟学会理事长暨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阐扬固有文化道统,恢弘邹鲁儒学精微。综其生平,临青年则为良师益友,主国政以垂百年大计,鸿猷贻范,岘首留碑;遐福遗绪,亘古芳传。遽闻修龄捐馆,震悼曷极,应予明令褒扬,用示政府崇礼耆勋之至意。总 统 马英九
行政院院长 吴敦义
Remove ads
家庭
夫人潘香凝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于2001年病逝。两人育有两男两女。
参考资料
关联条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