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芾
Remove ads

李芾(?—1276年1月18日),字叔章,号肯斋(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今湖南衡阳人,南宋抗元将领,曾任南安司户、祁阳尉、临安知府、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等职,在长沙抗元之战中殉国[1]

Thumb
衡阳石鼓书院李忠节公祠里的李芾塑像

生平

早期仕途

李芾字叔章,从小就聪敏机警[2]。且为人刚直不阿,不畏强权,处事精明机敏,奸猾的人骗不了他[3]

李芾早年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南安司户,后被征召做了祁阳尉,因救济灾荒而有了好名声。李芾代理祁阳县知县,因治理祁阳县有功,李芾又被征召做了湖南安抚司幕官[4]。在湖南安抚司幕官任上,李芾成功处理了永州当地长期未能招降的盗寇。李芾跟参议邓炯领了一千三百人攻破了盗寇蒋时选的巢穴,将蒋时选父子活捉,余党便自行退散[5]。李芾随后担任湘潭县知县,湘潭县的豪门大户曾掣肘前任县令的管理,但李芾不惧豪门大户,清查户籍摊派赋税时,都不躲避权势,这才使赋税劳役很公平[6]

得罪贾似道

咸淳元年,李芾被调回临安府做府尹。当时的南宋朝廷由权相贾似道主政,上一任的临安府府尹事无巨细都要先禀告贾似道才去实行。但李芾不向贾似道禀报,还因福王府逼死人的案件,与贾似道家人垄断火攻战具两件事上得罪了贾似道。被贾似道指使谏官黄万石以贪赃罪诬告李芾,罢免了他的府尹之职[7]。事实上,李芾平生为官清廉,家无余财[8]

抵抗元军

元军攻取鄂州时,李芾才被重新起用,担任做湖南提刑。此时的湖南各县正受盗寇骚扰,百姓多数四散奔逃,李芾征调百姓武装起来自卫,另召民兵聚集在衡阳一带做防守准备。又因贾似道兵败芜湖,朝廷恢复李芾官职,让李芾掌握潭州兼任湖南安抚使,但这时湖北州郡都已被元军占领,李芾不顾朋友劝阻,仍去上任[9]

德佑元年七月,李芾到达潭州。这时潭州的军队将被调尽,元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湘阴、益阳各县。混乱中李芾只召募到二千多人,李芾命令刘孝忠统率各军。十月元军攻打西壁,孝忠等人奋力迎战,李芾冒着危险亲自督战。对于受伤的将士,他都亲自去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之道勉励他的将士。死伤的人多到堆叠在一起,人们还是登城拼死一战。元军方面有来招降的,李芾杀了他来示众[10]

自杀殉国

年三十之夜,元兵登上城楼,无法击退。衡州太守尹谷带着全家自焚,参议杨震投花园水池而死[11]。李芾坐熊湘阁召来部下沈忠,让沈忠先杀死自己全家,以免受辱。沈忠伏地叩头,推辞这个任务,但李芾坚决命令他去做。沈忠哭泣允诺,用刀杀死李芾全家,再焚烧他们的居所。沈忠后回家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再返回火场,投火自杀[12]。幕僚茶陵顾应焱、安仁陈亿孙都自杀。潭州百姓听说消息后,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死于树林的人累累相比。吴继明等人以城投降,陈毅冲破包围,将要奔往闽地,中途战死[13]

朝廷赠谥

潭州城的消息传到南宋朝廷后,朝廷赠李芾端明殿大学士,谥号“忠节”。李芾的儿子李裕孙、孙子李辅叔因在外地而幸免,南宋二王把他们都召入福建为官[14]

家系

李芾的祖先是广平人(今河北省永年县),后来徙居开封。高祖李升考中进士,为官有廉名。靖康年间,金人要杀他的父亲,李升上前保护父亲,父子皆为金人所杀。曾祖李椿徙家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15]

儿子:李裕孙[16]

孙子:李辅叔[17]

纪念设施

  • 衡州城南金鳌山的李芾故宅被改建为李忠节公祠,配祀李芾部将沈忠和衡阳县令穆演祖,后来移建到石鼓山南麓[18]。1944年衡阳保卫战期间,石鼓书院全部被日军飞机炸毁。2006年,衡阳市复建了石鼓书院,也重建了李忠节公祠[19]
  • 长沙的熊湘阁也被改为李忠节公祠以供祭祀[20]。但如今仅有故址在天心区路边井小学内[21]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