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汉朝军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9月4日) |
秦、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二个大一统王朝,此时期的军制对于后世中国影响极深,确立了许多后世通用的制度,包括以中央直辖军为全国主体武装、以征募为重点兵役制度、以军屯与马政为显要后勤保障,同时文武官分职、设立正式的军事统御机构、实施战时由皇权派出监军集权领导等等。[1]:10-15,18-19,40
兵员来源方式
中央军
中央军,也就是秦汉时期的中央直辖军,负责拱卫京师与皇宫,并由皇权直接控制调动。
早在商朝时期,便已有了类似中央直辖军的武装部队,包括了负责守卫王宫的“多臣”,以及守卫京师的“多卫”[2],西周时也有类似职能的“西六师”与“成周八师”[3]。并且在当时,便已经初步形成了“内重外轻”,即中央直辖军为最精锐部队的制度了。
到秦朝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制的确切建立与发展。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了政治上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这反映在了军事制度上,也就是重视帝王所在的京师(首都)的军事建设,并将地方的军事集权,由此驻扎于京师的中央直辖军,便成为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并由皇权直接掌控,从从而使之可以驾驭分布在各地的军队。[1]:122-126
虎贲在西汉时名“期门”,西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后,武帝经常微服出行,由此建立了“期门”这一部队,由武帝原本亲近信任的侍中、常侍、武骑,以及边郡的善骑射良家子组成,负责护卫武帝本人,同时也负责持戟列队站于于宫殿阶下,护卫皇帝。这后来也成了西汉的常设编制,士卒称为“期门郎”或“期门”、“期门武士”[4]:115-118
至东汉,期门更名虎贲,或称“虎贲郎”。其职责基本不变,但地位更加重要,也与皇帝更为亲近,并且成为了最主要与重要的中央直辖军之一。
羽林骑的前身是建章营骑,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时,京师长安新建成一座名为建章宫的宫殿,而这座宫殿从这一年建成后一直到西汉昭帝元凤二年(公元前79年),一直作为西汉的最主要皇宫,因此,在建成的同一年(太初元年),汉武帝便下令组建了一支名为“建章营骑”的部队,专门负责守卫这座宫殿,尤其是殿周围险要处,同时汉武帝喜好打猎,建章营骑也担当汉武帝外出打猎时的侍卫。曾征伐匈奴的西汉将领李陵在年青时担任建章厩监时便曾兼领导建章营骑。(建章厩监,即负责建章宫内马厩这一马政机构事务,将领卫青年青时也曾担任建章厩监一职,不过当时尚未设立建章营骑)。[5]:125-129
作为守卫皇帝所在宫殿的建章营骑,虽然刚刚设立,却是十分重要。后来,虽然汉宣帝虽然不再将建章宫作为最主要宫殿,但建章营骑仍更为重要,并更名为“羽林骑”,招选善骑射的边郡良家子充当,又将为国战死的士卒的子嗣成孤儿后,带到羽林骑抚养照顾,教习武艺,当时号称“羽林孤儿”。[4]:116-117士卒称为“羽林”,其中能力出众的羽林可称为“羽林郎”(与期门不同,期门均可称作期门郎而羽林不可),然后再晋升为“期门”(羽林地位与期门相差无几,但仍稍低一点)。如曾任西域都护的西汉将领甘延寿年青时便是如此。[5]:132
后来王莽篡汉,天下大乱,东汉光武帝征伐天下时,挑选士卒中奋力作战者担任羽林骑,将其作为自己的亲兵。由此,羽林骑的地位更是大大提高。东汉时期,羽林骑成为最主要与重要的中央直辖军之一,分作羽林左、右两骑,其战士均从北军五营中精选精锐者充当,而若羽林骑士卒不论病死或战死,皆可由其儿子继任,由此成为世兵(即世袭兵)。[5]:132-133
Remove ads
地方
地方部队,各郡由都尉率领,边郡的边防军由长史率领,各王国由中尉率领,县和侯国由尉率领,边县另有障塞尉。
战争期间派出由将军率领的临时编组的作战部队。将军下有长史、司马辅助,部队分若干部,部由部校尉和军司马率领,部下设曲,曲由军候率领,曲下有屯设屯长。
征兵
汉朝男子如果在地方服兵役,则为材官骑士。骑士遴选的条件是身手敏捷,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材官遴选的条件是只需身手敏捷,没有家庭财产的限制。材官骑士一般服役2年,其中一年在地方服役,在地方服役时又称为“常兵”或“郡国兵”,一年到京师服役,则称为“卫士”。汉光武帝建武七年(公元31年)三月,材官骑士被废除。
汉朝男子如果在边疆服兵役,则称为正卒,只需服役1年。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