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朱学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朱学说是春秋战国时代一显学,以杨朱为代表,为道家激进派,充满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0年10月14日) |
简介
杨朱主张“贵己”、“为我”。所谓“贵己”,是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即顺乎人类自然本性;“为我”则指行为应以个人出发,也就是主要是在提倡个人主义。他突破老子的清心寡欲,主张放纵自我以达到快乐的享乐主义,他反对墨家的兼爱及儒家的仁义主张,认为治国的大前提是“既不损己为人,亦不损人为己。”
杨朱发表思想时,各国诸侯为扩充王国领土而发动战争、驱策庶民以保王族利益,他认为这有违人性,非治天下之道。他说:“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取利于)天下,天下治也。”[1]
杨朱的贵己说,以态度明显但是手段温和的自我中心主义,主张追求个人独立的自然权利,冲击当时的君权思想,实则是墨子功利主义、利他主义思想之外的又一反对专制学说,故孟子常把两者相提并论,称杨朱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因而衍生出“一毛不拔”的成语。但孟子也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简称“逃墨归杨,逃杨归儒”,所以许多后人诠释,孟子认为“杨近墨远”杨朱思想较接近于儒家思想。
Remove ads
评价
学者王中江认为杨朱思想不能简单理解为利己主义,而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想。[4]另一位学者马作武提出,杨朱思想是对当时君主制、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反抗,以及认清专制制度对人的个体性的扼杀,杨朱的存在意味着中国古代出现过的个人主义的思想启蒙。[5]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