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松原市 (吉林省)

中国吉林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松原市 (吉林省)map
Remove ads

松原市,旧称伯都讷新城扶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北部,市人民政府驻宁江区。松原市东邻长春市,南接四平市,西南方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临白城市,北抵黑龙江省大庆市,东北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处松花江上游与嫩江之间的松嫩平原,松花江自东向北斜贯市境北部,在北部边界与嫩江汇合后改向东流。拉林河为东北部界河,向西汇入松花江。境内湖沼众多,查干湖位于市境西北部,为全省最大湖泊;西部的大布苏湖为天然碱湖。

事实速览 松原市, 国家 ...
Remove ads

历史

西汉北魏扶余国时为肇州地;初为三岔河卫,后为蒙古人所占;初抚定蒙人,设伯都纳站;康熙年间另建砖城于其南,称新城;雍正年间,即就新城置长宁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伯都讷厅升新城府;1913年改新城县。[2]1914年改称扶余县。1987年10月撤县建市。1992年撤销扶余市建松原市。[3]

地理

松原市处东经123°6′至126°11′,北纬43°59′至45°32′之间,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松花江上游的松江嫩江之间的松嫩平原南与长春、四平市为邻,西与白城市、内蒙古哲盟接壤,北隔松花江与黑龙江省相望,地理上恰巧位于两江的河流处和哈尔滨市的中间。[4]建于1992年,[5]但后来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孙中山先生制作纪念节目的时候,才发现早在建市的70年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在这里建立名为“东镇”的东北铁路中枢,[6][7]以带动东北的发展,可惜他的理想在当时没有实现。后来又在建市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时期的遗址,证明早在一千年前,这里已经是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

城区横跨第二松花江,由宁江区和前郭镇组成,风景秀丽,自然环境秀美。[8]

资源

气候

松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少雨,升温较快;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变温快,温差大,天气晴好;冬季漫长,降雪量小,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16.2℃,7月平均气温23.8℃;年平均气温4.5℃,无霜期135-140天。[12]

更多信息 松原市气象数据(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现任领导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 松原市委员会 ...

历任领导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松原市现辖1个市辖区、2个、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更多信息 松原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18] ...
Remove ads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252,994人[22]。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80,08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627,092人,下降21.77%,年平均增长率为-2.43%。其中,男性人口为1,128,600人,占总人口的50.09%;女性人口为1,124,394人,占总人口的49.9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37。0-14岁的人口为297,160人,占总人口的13.19%;15-59岁的人口为1,471,333人,占总人口的65.31%;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84,501人,占总人口的21.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22,366人,占总人口的14.3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56,361人,占总人口的46.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96,633人,占总人口的53.11%。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154,684人,占95.6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8,310人,占4.3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636,558人,下降22.81%,占总人口比例下降1.2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466人,增长10.6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28个百分点。其中,蒙古族人口减少5,512人,下降10.07%,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8个百分点;满族人口增加2,239人,增长9.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33个百分点;朝鲜族人口增加11,617人,增长554.5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54个百分点。

更多信息 民族名称, 汉族 ...
Remove ads

景观

交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友好城市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