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朝英 (清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朝英(1739年—1816年),清代台湾府台湾县(今台南市)人,字伯彦,号梅峰、又号鲸湖英, 别署一峯亭,小名耀华或作夜华[1]。善于水墨画、雕刻及书法,因被誉为“清代台湾唯一艺术家”[注 1][1]。而除了艺术家的身份,他也是府城的知名富商,乐善好施,曾独资赞助台湾县文庙的兴建[注 2][1]。

生平
清康熙卅二年(1693年),林朝英祖父林登榜携家带眷渡台,居住在府城岭后街[注 3],创立“元美”号,经营布匹、砂糖等海运事业[1][2]。乾隆四年(1739年),林朝英出生。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林朝英28岁入郡庠(府学)受知于台湾道道台张珽,但数次赴福州秋闱皆不及第。在乡试失利多次后,林朝英按部就班,从生员、廪生,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取得贡生资格[1]。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在台湾府城三界坛兴筑宅第[注 4],名曰“蓬台书室”,悬挂“一峰”木匾于庭园某亭[注 5][1]。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资授中书科中书衔[3]。
嘉庆九年(1804)有鉴于台湾县儒学(文庙)[注 6]老旧破败,独资捐出白银五千多两赞助重修[注 7],历经三年完工[1]。庙成后,朝廷加以褒扬:封从六品光禄寺署正,赐“重道崇文”匾、建牌坊[注 8][1]。
嘉庆二十年(1816)寿终,年七十八岁,受清廷谥封“谦尊”。
Remove ads
书画风格

林朝英擅长鹅群体草书及运用竹叶体行楷,并将奇秀豪放的笔意镕铸于绘画之中,大胆舒放用笔,与明徐渭狂逸一脉相承。同时并将古代字帖画稿,慎为校对,再雕刻在木板上。其遗墨包含题写台南开元寺三川门的楹联、[5]开基天后祖庙“湄灵肇造”与“慈慧”两匾。[6]如作于嘉庆八年(1803年)之〈墨荷〉,构图在画面中心交错几成十字型,笔法率意且富动感,呈现丰富的空间感。另外作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的〈蕉石白鹭〉,其芭蕉叶的横笔刷染与石头的勾勒渲染,均系徐渭作风之延续。
诗作
纪念
- 林朝英之子林瀛将“墓志铭”、“行状”的资料整合,刻板印制《一峰亭林朝英行略》[1]。
- 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卢嘉兴发表〈清代台湾唯一的艺术家林朝英〉。
- 民国六十二年(1973年),卢嘉兴再发表〈清代台湾艺术家林朝英〉。
- 民国六十五年(1976年),何政广辑《清代台南府城书画展览专集》。
- 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其自画像被公开展示。
- 民国七十三年(1984年),陈奇禄主持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曾策划精刊《明清时代台湾书画》。
- 民国一百五年(2016年)12月4日,“一峰独秀─林朝英逝世二百周年纪念”活动,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与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等单位通力合作举办。
其他
《台湾日日新报》曾刊载署名“心庵”的〈一峰亭林朝英〉一文(1906年11月6日),文中曾写说康熙时有个林姓太监试图毒害皇帝,在动手之前曾企图邀林朝英加入他,但林朝英反而写信劝止他的不轨行动。而后林太监的毒杀行动失败,在台湾的林朝英以为会祸事上身,遂服毒自杀。然而林朝英是乾隆、嘉庆时的人,此则传说与其完全对不上。[1]
而连横《台湾通史》又将林朝英与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林清事件结合,记说林朝英曾写信劝谏林清,事后朝廷发现后曾召他入朝嘉奖,但林朝英以患病为由婉拒的故事。林文龙〈台南林朝英史实与误说〉认为《台湾通史》的此段记述可能是与《台湾日日新报》刊载的林太监故事有关,而连横又将林太监改成了林清,并修改了一些情节。但认为这段记述并不足信,为所谓的“误说”。[1]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