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鸿楷
粵軍第一軍軍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梁鸿楷(1887年1月9日—1956年12月11日),字景云。广东新兴县天堂镇莲塘村人。中国同盟会成员,曾因廖仲恺遇刺案被捕入狱。
生平
梁鸿楷早年曾于家乡担任店铺职员,1906年离乡至广州谋生,到达广州后正逢两广政府招募新军,梁鸿楷去报名并被录取,入伍后被选入广东陆军小学就读,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成立后,梁鸿楷继续在广东省军中担任军官,并未参加二次革命等民国初期反袁战争,并持续升任到广东警卫军第二十五营营长。到民国六年(1917)护法运动爆发后,广东警卫军由陈炯明指挥,并改编为“援闽护法粤军”,梁鸿楷续任营长,并参加一系列反龙济光的战争,民国七年(1918)梁鸿楷升任团长,民国八年(1919)升任为援闽粤军第二支队第三统领,陈炯明收复广州后,援闽护法粤军重组,在民国九年(1920)成立粤军第一师,梁鸿楷升任粤军第一军下属之粤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1921年参与第二次粤桂战争。1922年1月23日兼任广州卫戍副司令[1],同年3月23日,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遇刺身亡,4月由孙中山任命梁鸿楷兼任粤军第一师师长[2]。在陈炯明收复广州后,提倡联省自治,并开始和孙中山关系交恶,在中山舰事件前,孙中山指示当时的粤军部队北伐,事件发生后,粤军将领决定返回广东击溃陈炯明。
1923年,在经过多次失败,亲孙中山的广东系部队成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孙中山在同年3月回归广州成立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粤军第一师被升格军级部队,最初名称为“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第四军”,后改名“中央直辖粤军第四军”,梁鸿楷续任军长。同年4月,原先支持孙反陈的旧桂系将领沈鸿英决定向北京国民政府输诚,发起反孙战争,但是遭到梁鸿楷、杨希闵、朱培德等人率领的军队击败,并在肇庆市包围歼灭了沈鸿英部队,并俘虏了旅长黄振帮,因作战有功,在论功行赏的会上孙中山先生亲笔写下“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来评价梁鸿楷将军。

民国十三年(1924)6月14日,粤军第四军被改组为建国粤军第一军,梁鸿楷被任命为军长,授阶上将。民国十四年(1925)8月25日,因廖仲恺遇刺案被捕拘留[3],也因为此案嫌疑,梁鸿楷的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职务遭到撤职,其部队也遭到缴械处份,同时被拘留的包括副军长张国祯、旅长杨锦龙、梁士锋,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职务由李济深接任,并引进大量许之亲信替换原先的高阶指挥官。
梁鸿楷与廖仲恺遭行刺并没有直接的行凶链接,但梁的政治光谱偏向国民党右派,但在国民党左派使用廖案对右派进行权力斗争,因此一部分右派色较明显的将领在廖案下失去军权。但由于没有直接行凶连结,且有部分有力人士说项,最后梁鸿楷家族在支付了不明金额的“发兵费”后充当赎金后,入狱1年多的梁鸿楷于民国十六年(1927)获释。
出狱后,梁鸿楷脱离军界,长居广东。1949年跟随国民政府迁台,之后任国大代表、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56年12月11日因血压高症及脑血栓,在台北三军总医院逝世[4],总统蒋中正赠词“景云同志千古”和“忠谟永式”挽匾。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