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榕亚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榕亚属(学名:Ficus subg. Urostigma),是桑科榕属(无花果属)的亚属之一,由于多为常绿乔木及细节分冶不易被人分辨,因此也统称榕树。分布于中国、日本、台湾、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亚热带、热带地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9月28日) |
Remove ads

榕树为常绿大乔木,气根多数;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深绿色;隐花果,无柄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成熟时呈黄褐色、红褐色或黑紫色。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太守张伯玉移知福州,夏天酷热难耐,遂令编户浚沟七尺,种植榕树,后来“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福州又有“榕城”的美称[1][2]。榕树也是福州市树、福建省树[3]。全世界现有1000多种榕树,多集中在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植物中最大的木本树种之一,常高达20米。由于耐污性好、易栽植,也是常见的行道树。
Remove ads
榕树的名字
榕树在英语中为banyan,在西方这个名字多指来自印度及孟加拉等地的孟加拉榕(F. benghalensis);但在中国及亚洲等地则多指细叶榕(F. microcarpa)。由于它们同属榕亚属,并且有相近的生活周期及气根等特征,因此榕树现多作为桑科榕属下榕亚属的简称。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