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斑蝶
蛱蝶科斑蝶属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斑蝶(学名:Danaus chrysippus,英文俗名:Plain Tiger, Common Tiger, Lesser Wanderer, African Queen,别名:桦斑蝶、桦色斑蝶、阿檀蝶、蜜黄蝶、金青斑蝶、小红蝶)是属于蛱蝶科的一种蝴蝶,是斑蝶属的一种。广泛分布于埃塞俄比亚界、东洋界及澳新界。模式产地为中国广东[2]。
翅膀中央鲜橙色,翅缘和前翅顶区呈黑色,有一道白色斜斑。雄蝶后翅有一囊状性标[3]。幼虫的寄主皆为夹竹桃科植物,全部有毒[4]。
Remove ads
语源
金斑蝶的种小名“chrysippus”是指金色的马,而此种腹面在阳光下会有金黄色的反光,因此称为金斑蝶。此种在台湾又称“桦斑蝶”,“桦”是桦色的简称。台湾有少数昆虫名称中有“桦”或“桦色”,像桦斑蝶、桦蛱蝶、桦色细虎天牛。而“桦色”是日文的用法,在日本有更多昆虫名称中有“桦色”或“桦”这个字,而桦色是指暗红色、红棕色、红褐色这色系。台湾的昆虫中文名称有出现“桦色”或“桦”大多是翻译自日文名称。[5]
分布
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北、云南、四川、江西、陕西、香港)、台湾、印尼等东南亚各地。澳洲、西亚、南欧、非洲[6]
形态
卵乳白色,表面有纵棱。蝶蛹常呈绿色,还有淡红棕色型。刚化蛹时体背会有黄色斑纹,之后会消失。[5]
|
雌雄斑纹相似。躯体头,胸呈黑褐色,上有白色斑点与线纹腹部背侧橙色,腹侧白色。雄蝶前足被毛,雌蝶则否。前翅翅形近三角形,外缘近翅顶处向外作弧形突出。后翅甚圆。翅背面底色橙色,前翅翅端附近黑褐色,内有白斑并约略形成一斜带。黑褐色部分后侧有一暗褐色区域延伸入中室至翅基。后翅中室端有三枚黑褐色小斑点,翅缘有黑褐色边,内有白点。后翅翅面偶有白纹。雄蝶于后翅CUA2室内有黑色袋状构造,其开口贴近CUA2脉。袋状构造内藏黑褐色特化鳞。翅腹面斑纹类似以背面,但白色斑纹较发达,前翅翅顶多一橙黄色斑。雄蝶后翅袋状构造处有一白纹。缘象毛黑白相间。[4]
|
习性
刚孵化幼虫会把卵壳吃掉,并留在叶下面。初龄幼虫会在叶片下收出圆形痕迹并只吃掉叶的表片组织。在叶下面化蛹。幼虫的寄主皆为夹竹桃科有毒植物,包括马利筋,石萝莲和天星藤等。[4][7][8]
多世代蝶种,全年可见成蝶活动。出没于平地到低山约海拔0-1000米地区。卵散产在寄主嫩叶下面,有时亦可在叶柄上找到卵。无明显群集越冬行为[7]
|
亚种
- D. c. chrysippus - 指名亚种[9]
- D. c. petilia (Stoll, 1790)
- D. c. cratippus Felder, 1860
- D. c. bataviana (Moore, 1883)
- D. c. gelderi (Snellen, 1891)
- D. c. orientis (Aurivillius, 1909)
- 未命名亚种 Vane-Wright & de Jong, 2003
- 未命名亚种 Vane-Wright & de Jong, 2003
- 未命名亚种 Vane-Wright & de Jong, 2003[15]
- 未命名亚种 Vane-Wright & de Jong, 2003
参考
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