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正广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正广和是中国现存至今最早的饮料品牌,于1864年由英国商人始创于上海,并在1892年开始生产汽水;1954年被收归为上海市国有企业,是20世纪上中叶中国最大的汽水厂。后历经沿革改制,现在为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饮用水及汽水品牌。

事实速览 正广和, 产品类型 ...

历史

外资主导时期


Thumb
正广和汽水厂在1930年《申报》的广告,标榜产品符合卫生
Thumb
早期正广和汽水瓶

1864年,英国商人史密斯在上海英租界创立广和洋行,主要经营洋酒汽水。同是英国商人考尔伯克和麦克利格两人在1882年加盟洋行,但史密斯不久后停止合作关系,另外开设老广和洋行;考尔伯克和麦克利格便把广和洋行易名为正广和洋行,以示与史密斯的老广和洋行区分,并取意自“正本清源、广泛流通、和颜悦色”[1]。二人在1892年于上海虹口提篮桥附近筹建正广和汽水厂(当时名为泌乐水厂),并在1921年(一说为1923年迁厂,1935年竣工)把工厂迁至韬朋路(今通北路400号,即现址)[1][2]

正广和汽水厂在1920年代末采用了改进式三重蒸馏装置,是上海当时最复杂、最完善的饮料机器,以确保产品素质[3]。汽水厂努力宣传,在各大报刊登广告,又成为上海首家以马车运送饮料的饮料企业,并首创汽车送货[4]。正广和汽水厂是英国商人开办,因而在上海租界享有多种特权,例如生产经销权、豁免卫生监督检查、商标保护等;汽水厂亦有英国在华银行作资金后盾,例如汇丰银行便为汽水厂扩张时的资金周转给予极大便利[1][5]

1930年,正广和汽水厂成为中国最大汽水厂,多款产品销售至中国国内、其他远东地区、英国澳大利亚[1]。到了1930年代中期,正广和汽水厂的商标在中国沿海地区已经非常知名[5]。在抗日战争前夕,正广和汽水厂鼎盛发展,几乎完全控制中国的汽水销售,被形容为“汽水大王”[1]

抗日战争期间,正广和汽水厂被日本商家占领,生产的汽水和鲜桔水供应给日军兵员饮用,其后被投靠侵略者的中国人接管,终被迫停产[4]。抗战胜利后,汽水厂重新回到英国商人手上,但由于受日本掠夺、受投靠侵略者的中国人破坏,厂房损坏严重,难以维持生产;而正广和原本的企业高管曾被拘禁至日军集中营,获释时身无分文,无力恢复汽水厂的生产[6]

洋行买办方安圃认为可以趁机讨好英商,便联络华商李耀文,二人组成富华公司,与英国商人谈判,成功建立合作关系,让正广和汽水厂恢复生产;他们约定,厂房等不动产由英商提供,其他开支则由富华公司负责。于是,正广和汽水厂在1946年5月复工生产,所有产品由富华公司经销。同年7月,麦克利格之子想从正广和汽水厂谋取利益,声称要以30万英磅出售汽水厂,逼使李耀文让步;因此,英商在1946年8月至1948年没有投放任何资金,却得到汽水厂全数利润。[6]

Remove ads

国有时代的经营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正广和汽水厂曾驻扎了国民革命军的一个团部,后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的情势而撤走[7]中国共产党控制上海后,正广和汽水厂在1954年7月由上海市地方工业局代管,易名为正广和汽水公司[8][9]。1956年,正广和汽水厂与多个小食品厂合并[10]。在1950年代,汽水厂进行技术革新,并成功克服原料匮乏等问题[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有些评论批评“正广和”这名字是由外商所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原则不符;因此,正广和汽水厂在1966年更名为上海汽水厂[5]。1978年,否定部分文化大革命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后,汽水厂领导层决定恢复“正广和”商标;但汽水厂仍名为上海汽水厂,直至1992年(一说为1997年)才恢复原名[1][5][11]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汽水厂的产品仍然具知名度[1]。1980年代,汽水厂引进了英国、德国美国等地的生产设备,形成六条汽水生产线[9]。到了1980年代后期,汽水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陷入被动,普及程度和经济效益骤降,市场占有率由90%跌至50%[1]。1990年代初,外国饮料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国内的饮料品牌节节败退;可口可乐更曾申请使用正广和的英文商标“AQUARIUS”,惟未果[1][3]。正广和后来改为生产饮用水,在2012年成为梅林正广和股份的业务板块之一[1]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