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求那跋陀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求那跋陀罗(梵语:Guṇabhadra,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求那拔陀罗等,简称跋陀,意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印度佛教高僧、译经师。刘宋元嘉年间来到中国。
生平
求那跋陀罗为中天竺人,出身婆罗门,幼学五明诸论,通晓天文、书算、医方、咒术。因为读诵说一切有部的《杂阿毗昙心论》而皈依佛法,后来又进学大乘《大品般若经》和《华严经》,受菩萨戒法。因学大乘,被称为摩诃衍,意思为大乘和尚[1]。
他先到狮子诸国(斯里兰卡),之后又转往东方传教,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达广州[2]。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由慧严、慧观等当时著名的僧侣迎接,他后来到丹阳郡等地弘法,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3]。
译作
依《出三藏记集》,跋陀三藏所译共十三部七十三卷,现存八部六十八卷。他先译出《杂阿含经》、《大法鼓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楞伽经》等,由宝云传语、慧观笔受。后移居荆州译出《无忧王经》、《过去现在因果经》、《相续解脱经》等经,由弟子菩提法勇传译度语。[4]
求那跋陀罗的译语,法慈评为“字句虽质,而理妙玄博”。其所出佛经,着重于如来藏系和瑜伽行唯识系,如法鼓、胜鬘、央掘魔罗、楞伽、解深密等经。但也译出杂阿含经、泥洹经、过去现在因果经、无忧王经等阿含、本生、因缘类的佛典。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