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埔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沙埔村(英语:Sa Po Village),又名沙浦村、沙莆村,亦可细分为上沙埔和下沙埔,原址位于现时香港九龙黄大仙区东汇邨及天主教伍华中学一带,于1962年清拆。沙埔村所在地传统上被认为是九龙城地区,但后来的十八区分界将其划入黄大仙区范围。沙埔村位于九龙湾浅滩的北面,衙前围村的正南面,九龙城九龙街市集的东面。沙埔村是衙前围村的分支,属九龙十三乡及衙前围七约之一(衙前围、衙前塱、沙埔、大磡、竹园、隔坑及打鼓岭),约每十年会举行一次太平清醮。[1]村内街巷有上沙埔街、下沙埔街、打铁街、花公园街、大坑街及东兴街。[2]
历史
沙埔村成立以前是衙前围村的农地,衙前围村吴姓族人的后人在衙前围村南面建立沙埔村,在东边亦有衙前围陈、李两氏族人聚居,人数比吴姓为少。据村民指,沙埔村有逾600年历史(14世纪元朝间)。[3]1899年,沙埔村有居民约300人。[4]1898年后,有外姓客家人迁入,聚居于低洼地带的下沙埔。香港九约竹枝词中载有“行向沙埗医院过,疑魂打鼓岭中催”。
二战前后时期,居民将农地租给各类小型工厂,包括和发兴酒厂、同珍酱园、钜利酱园[5]、建兴凉果厂、杏春园果子厂,另有牛皮厂、染厂和表带厂等等。[6]
1942年香港日治时期期间,日军为扩建启德机场,需收回沙埔村东边,即陈、李两姓的村屋和田地,以及南面下沙埔范围,而西边吴姓的村屋则幸免,部分村民被迫迁往九龙塘鸭仔湖模范村。
1962年,政府宣布清拆沙埔村,兴建徙置大厦(东头邨23座),村民获政府赔偿“屋地换楼地”,与发展商在竹园凤凰新村合伙兴建楼宇,建成凤凰新村,即现今翠凤街及鸣凤街一带。[7][8][9]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