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国贫困问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法国的贫困人口比例下降了60%。尽管在1970年,贫困影响了15%的人口,但在2001年,只有6.1%(即37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根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的标准,贫困线被定义为中位收入的一半)。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70年代初的一项研究估计,当时法国有1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相比之下,美国的比例为13%,加拿大为11%,澳大利亚8%,英国为7.5%,挪威5%,瑞典3.5%,德国为3%[1]。
1975年,法国设立了一项免税的基本现金津贴,为十岁以下儿童提供665英镑的起始金额,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可观的支持。这项津贴与直接税收相结合,意味着法国对贫困家庭的支助力度大于欧洲经济共同体(EEC)中其他任何国家。一个有两个父母和四个受抚养子女的家庭,如果收入达到平均工资的66%,在扣除税收和津贴后,其所得金额相当于其收入的49.4%,而英国的相应比例仅为8.2%。同年,INSEE的研究发现,无论工资水平如何,大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远低于没有子女或子女很少的家庭,而抚养家庭的成本对低薪工人为户主的家庭造成了尤其沉重的负担。根据1970年代初的一项估计,以全职工作的净月收入1500法郎作为低薪标准,44%的女性和24.5%的男性属于低薪群体。低薪工人的比例在个人服务业中尤其高,例如美发业(74%)、酒店餐饮业(60%)和纺织业(51%)。[1]
与法国本土工人相比,外籍劳工往往受雇于最艰苦且薪酬最低的工作。他们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197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外籍工人的收入比法国同行低17%,尽管这个全国平均数字掩盖了不平等的严重程度。外籍工人更有可能是在工业区(这些地区的薪资通常高于其他地区)处于主要工作年龄的男性。[1]
1974年,法国国民议会的文化、家庭和社会事务委员会估计,有5%的人口应被视为“生活在赤贫状态或接近赤贫边缘”。Serge Milano、Lionel Stoleru和Rene Lenoir等人的研究估计,从1970年至1980年间,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口比例在10%到14%之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份报告估计,1975年法国有14.8%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这里的贫困被定义为低于年平均收入50%的门槛。
此前,贫困人口主要由退休人员构成。但在1980年代,这一趋势发生逆转,青年失业率上升。在同一三十年间,老年人贫困率大幅下降85%(从27.3%降至3.8%),而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人群的贫困率则增加了38%(从3.9%升至5.4%)。各项社会福利计划对低收入家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2002年,这些福利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占到家庭收入的50%以上。[2]
2008年,OECD声称,法国是“OECD国家中仅有的五个在过去20年里收入不平等和贫困均有所下降的国家之一”[3]。
自2015年欧洲移民危机爆发以来,在首都巴黎周边地区,临时搭建的、条件恶劣的移民营地开始定期出现。截至2016年10月,法国官员一直在例行清理和拆除这些营地。在法国北部、沿着拉芒什海峡的海岸线,这种营地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移民们希望穿越海峡到达英国。其中,加莱丛林或许是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