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活出意义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活出意义来》(英语:Man's Search for Meaning)是维克多·弗兰克于1946年出版的一本书,记录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纳粹集中营囚犯的经历,并描述了他的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三种方式之一来确定每个人生命的目的:完成任务、照顾他人,或者在面对苦难时以尊严找到意义。

事实速览 活出意义来:意义疗法简介, 原名 ...

弗兰克观察到,在集中营中的幸存者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感到积极的生活目的,并且投入到想像这个目的中,例如与(想像中的)亲人交谈。并发现一个囚犯对未来的想像方式,将会影响他的生存期。这本书旨在回答“在集中营的日常生活如何反映在普通囚犯的心中?”的问题。第一部分是弗兰克对他在集中营的经历的分析,而第二部分介绍了他的意义观,和他所提出的名为“意志疗法英语Logotherapy”的理论。

根据书籍俱乐部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一项调查,《活出意义来》被列入“美国十本最有影响力的书籍”之一[1]。截至作者于1997年去世时,这本书已售出超过1000万册,并被翻译成24种语言。[2][3]

Remove ads

标题

Thumb
维克多·弗兰克,本书作者。

这本书的原标题是《一位心理学家在集中营的经历》(德语:Ein Psychologe erlebt das Konzentrationslager)。后来的德文版本将标题前置为《尽管如此,仍然对生命说是》(Trotzdem Ja zum Leben Sagen),这取自于《布燕瓦尔之歌》(Das Buchenwaldlied)中的一句歌词,该歌是由佛里德里希·劳纳-贝达英语Fritz_Löhner-Beda布亨瓦德集中营期间创作的。[4]第一个英文翻译的标题是《From Death-Camp to Existentialism》。这本书的常见英文全称是《活出意义来:意义疗法简介(Man's Search for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尽管这个副标题在现代版本的封面上通常不会印出。[5]

内容

在这份由弗兰克匿名发表的经历报告中,他以一位犹太心理学家的半自传式视角描述了在集中营中的经历。一开始,他谈到了被送进集中营对囚犯的影响,以及囚犯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些成为看守的囚犯比真正的纳粹看守更加残忍。对弗兰克来说,集中营中的核心体验是,即使在最不人道的条件下,人仍然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他描述了那些等待他们的人有更好生存机会的囚犯。弗兰克本人认为,他能够在未来讲授有关集中营对心理的影响的讲座是一种慰藉

报告的最后50页是剧本《比尔康瓦尔中的同步化》:苏格拉底伊曼努尔·康德巴鲁赫·史宾诺沙从天堂来到虚构的“比尔康瓦尔集中营”,想要帮助无知的人们。然而,他们发现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人们必须要依靠自己,才能寻找为何而活的意义。

评价

根据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每月图书俱乐部进行的调查,《活出意义来》被评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十本书之一。 到1997年弗兰克去世时,这本书已销售超过1000万册,并被翻译成24种语言。 截至2022年,该书已售出1,600万册,并以52种语言印刷发行。[6]

书的序言作者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将其描述为“一个富有戏剧性叙述的珍品”,提供了对当今最重要的心理学运动的引人入胜的介绍。[7]莎拉·贝克韦尔将其描述为“对存在主义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所能做的,非常强大而感人的例证”[8]玛丽·富布卢克赞扬了“弗兰克探索生命中意义重要性的方式, 将其视为生存的关键。”[9]

然而,该书的某些方面也受到了批评。弗兰克在书中的一个主要观点是,积极心态使人们更能够在集中营中生存下来。但理查德·米德尔顿-卡普兰( Richard Middleton-Kaplan)表示,这意味着,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那些死去的人已经放弃了,这为犹太人就像待宰的羊一样英语Like_sheep_to_the_slaughter的想法铺平了道路。大屠杀分析家劳伦斯·L·朗格英语Lawrence_Langer批评弗兰克推广意志疗法,并表示该书具有问题的含义。他还指责弗兰克有一种自吹自擂的语气,以及对大屠杀受害者的研究态度缺乏人道主义[10][11]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