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英语:Deepwater Horizon)是由泛洋钻探营运的超深海动态定位英语Dynamic positioning半潜式海上钻油平台[8]。平台于2001年由现代重工业在韩国制造[9],R&B Falcon(后被泛洋钻探收购)定制[10],在马久罗注册,2001年到2013年租给英国石油公司[11]。2009年9月,平台在休斯敦东南方约250英里(400公里)处的凯斯利海谷英语Keathley Canyon台伯油田英语Tiber Oil Field102号区块4132英尺(1259米)[12]的水深中钻出了史上最深的油井。油井垂直深度35050英尺(10683米),测量深度35055英尺(10685米)[13]

事实速览 历史, 技术数据 ...

2010年4月20日,在马孔多勘探英语Macondo Prospect油田钻探时,油井失控发生井喷,引发爆炸,造成11名员工死亡并引发大火,火球在40英里(64公里)处都能够见到[14]。大火无法扑灭,两天后的4月22日,平台沉没,油井在海底喷涌而出,造成美国海域最大的漏油事故[15]

Remove ads

设计

深水地平线是第五代、RBS-8D设计(即型号种类)、深水、动态定位英语Dynamic positioning、柱固定[3]、半潜式移动离岸钻井单元英语Offshore drilling,专为钻探海地石油勘探和生产井设计,内置476毫米、10万千帕的防喷器英语Blowout preventer和530毫米外径钻井隔水管[6]

深水地平线是第二代二类半潜式钻井平台,尽管它的前辈深水鹦鹉螺英语Deepwater Nautilus并非动态定位。钻井平台规格为121×78米,能够在2400米深的水域运行,最大钻探深度达9100米[6]。2010年,平台是约200台能在深度超过1500米的水域中钻探的钻井平台[16]。其美国船级社级别符号为“A1,柱稳定钻井单元,AMS,ACCU,DPS-3”[3]

2002年,平台升级“电子钻探”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技术人员开发的钻探监测系统,负责实时钻探数据,传输维护和故障排除讯息[17]。先进的系统,从压力和钻井检测技术,到自动关停系统[18]和固井建模系统在平台的运营起到关键作用。OptiCem固井建模系统于2010年4月由哈里伯顿使用,在水泥浆混合和支持决策上的功效显著。这些决定成为同月爆炸事故调查的重点[19]

Remove ads

历史

建造和所有权

“深水地平线”号由R&B Falcon[20]委托现代重工业,在韩国釜山制造[3]。工程于1998年12月启动,龙骨于2000年3月21日放置[7]。2001年2月23日,泛洋钻探完成对R&B Falcon的收购后[21],平台交付使用[7]。直到2004年12月29日,平台在巴拿马注册[2]

泛洋钻探透过其设在瑞士施泰因豪森}[22]的子公司[23]泛洋钻探海卫一资产租借有限公司(Triton Asset Leasing GmbH[1][7],运营这个悬挂马绍尔群岛权宜船旗的平台[24]。建造完成后,平台租借给英国石油公司3年,在墨西哥湾部署[25]。此后,租借条约经过多次续签,2004年续签1年[26],2005年续签5年[27],2009年的续签延长了2010到2013年的3年期限[24][28]。最后的合同“裸机”[29]费用价值5.44亿美元,平均每天49.68万美元[30],而船员、装备和支援船只的费用预计相同[29]

根据R&B Falcon在2001年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R&B Falcon和泛洋钻探间的交换合同于2001年8月17日过期[31],平台特点是“正式注册号29273-PEXT-1,IMO号码8764597,总吨位32588,净吨位9778”[31]。交换价值3.4亿美元[31]。截至2010年,平台获用于支付重置成本和残骸清理费用的保险,价值5.6亿美元[21]

钻井作业

深水地平线在亚特兰蒂斯油田英语Atlantis Oil Field(英国石油公司占56%,必和必拓Billiton占44%)和雷霆马油田英语Thunder Horse Oil Field(英国石油公司占75%,埃克森美孚占25%[32])上作业,时常被说是“幸运”且“著名”的钻井平台[33]。2007年,它仍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力的钻井平台”[34]。2006年和2009年,平台分别在卡斯基达油田英语Kaskida Oil Field台伯油田英语Tiber Oil Field发现石油[35][36]。台泊油田油井垂直深度35,050英尺(10,683米),测量深度35,055英尺(10,685米),海水深度4,132英尺(1,259米)[37],是世界上最深的油井[36][37][38][39]。它位于海床下方超过5,000英尺(1,500米)深处,超出平台在公司船队名单中列明的官方钻探规范[40]

2010年2月,深水地平线在马孔多勘探(Macondo Prospect)(即密西西比峡谷英语Mississippi Canyon252号地块)开钻试验性油井,试验地点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海岸41英里(66千米)约5,000英尺(1,500米)深的水域中[41]。马孔多勘探的开采权于2009年被英国石油公司收购[42],而该油田由英国石油公司(占65%)、阿纳达科石油公司英语Anadarko Petroleum(占25%)和MOEX Offshore 2007(占10%)共同持有[43]。深水地平线于2010年4月20日仍在马孔多作业,当天猛烈的爆炸导致钻机损坏,引起漏油[44][45][46][47]。油井当时处于完工的最后阶段,被注入的水泥外壳正在硬化,平台预计在不久后移动到台伯油田充当半永久性作业平台,之后再回到卡斯基达油田,半永久性地盘踞在路易斯安那州海岸50英里外的油丘上[33] 。试验作业据说“已经完成”,在MMS的请求下获准结束马孔多的作业[48]

平台设计工作寿命3131天,目前已经达到2896天,余下的时间在各站点间使用[49]

Remove ads

安全检查

美国矿产管理局英语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2010年6月18日更名为海洋能源管理、监管和执法局,或海洋能源局)[50]是美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监管检查机构[50]美联社调查指出,某些安全文件和紧急程序信息,包括后来发生的事件的文件都找不到[49]。每月检查所需的确切次数随事件而变化,检查程序按照前40个月的标准进行,但在这之后,约25%的检查程序都省略了[49],尽管调查显示这部分的检查在计划之内,但因天气和移动等情况阻碍了[49]。2010年最后三个月的检查报告在阳光法案的要求下公布,每次检查持续时间为两个小时或以下[49]

工作寿命期间,平台出现5次不合规操作,其中4次在2002年(涉及安全,包括防喷器),另一次在2003年(涉及污染)[49]。第六次发生在2007年,涉及非接地电力设备,但这次不合规纪录后来被认定符合规程,而被撤回[49]。审阅报告的钻井顾问表示平台的安全记录总的来说很“丰富”[49]。2009年,矿产管理局“将深水地平线立为行业安全典范”[49]。美联社的调查表示:“MMS官员表示,它的记录非常有代表性,从未出现在检察院的问题平台‘观察名单’中”[49]

Remove ads

事故

Thumb
爆炸后被火团包围的“深水地平线”号。
Thumb
site of the explosion
深水地平线
2010年4月20日平台的位置

2010年4月20日,中部时间晚上9点45分,马孔多的试验井钻探作业已入尾声,一股海水从海洋立管喷射到钻井平台上,射向240英尺(73米)的空中。不久后,钻井液沼气和水的泥浆混合物喷发。泥浆物质的气体成分迅速完全转变为气态,引发一系列爆炸,形成火球。防喷器英语Blowout preventer被尝试启动,但没有成功[51]。阻止漏油的最后一道防线全封闭防喷器闸板虽然被启动,但没能插入井中[52]

爆炸时,126名员工在船上,其中7人是英国石油公司员工,79人隶属泛洋钻探,还有人来自阿纳达科、哈里伯顿M-I SWACO等参与作业的公司[53]。11名员工在爆炸最初阶段断定遇难。平台被撤离后,受伤的工人被空运到医疗站。约36小时后,平台沉没。平台的残骸沉入约5,000英尺(1,500米)深,油井西北方1,300英尺(400米)处的海床[45][54][55]

7月15日,油井上盖,漏油结束[56]。用来永久封锁油井的减压井英语Relief well于2010年9月19日宣告“有效封堵”[57]

Remove ads

后续

大约在2010年5月10日,泛洋钻探受到深水地平线4.01亿美元总损失的部分保险结算[58]经济分析师英语Financial analyst指出,保险回收可能超过钻井平台的价值(尽管不一定是其重置价值)和估计高达2亿美元的所有债务[59]

截至2010年,诉讼、损失赔偿和保险回收的最终金额仍是未知数。分析师报告称,和之前的事故相比,此次事故有着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复杂性,需要多年才能展开和解决[60][61]。2010年7月,《金融时报》的分析引用法律界消息人士,指“在某些程度上,诉讼的规模非常大,确实比较新鲜”,“各种可能的案件意味着很难将它们汇总成所谓的集体诉讼,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复杂化”,“由于之前我们碰过这样的事情,历史参照不存在[62]。”和阿拉斯加港湾漏油事件一样,讨论中的诉讼事件表长达20年[60]

2013年1月,泛洋钻探同意支付违反美国《清洁水法英语Clean Water Act》的14亿美元罚金。英国石油公司早前同意支付24亿美元,但还要面临5亿到20亿额外的罚金[63]。2014年9月,哈里伯顿同意在两年内分三期向信托注入11亿美元,解决大部分法律索赔[64]。2014年9月4日,美国地区法官卡尔·巴比尔英语Carl Barbier根据《清洁水法》裁定英国石油公司犯有重大过失和故意不当行为。他认为英国石油公司的行为“鲁莽”,泛洋钻探哈里伯顿行为“疏忽”。他将溢油事故67%的责任归咎于BP,30%归于泛洋钻探,3%归于哈里伯顿英国石油公司发表声明强烈反对这一说法,表示会上诉[65]

2014年12月8日,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英国石油公司的上诉,和解协议没有上限,但英国石油公司最初预计要给受害者赔偿约78亿美元(61亿欧元)[66]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