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淳于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淳于恭(?—80年),孟孙北海郡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人。善于讲解《老子》,清静不慕荣利。[1]东汉侍中

生平

淳于恭家有山田,种植果树,有人跑去偷果实,淳于恭就帮他采收。又看见有人偷割谷类作物的幼苗,淳于恭担心他人会感到愧疚,于是躲在草丛中,等偷盗的人离开后才出来,乡里的人因这件事受感化。[2]

隐居养志

新朝末年,到处发生饥荒、战乱。淳于恭的哥哥淳于崇将被强盗煮食,淳于恭请求代替,结果两人平安无事。淳于崇去世后,淳于恭亲自抚养侄儿,教诲侄儿学习,如果侄儿不守法度,就鞭打自己,来感化侄儿,侄儿感到惭愧而改过。[3]后来村庄开始被盗贼侵扰,百姓放弃耕种,淳于恭常常独自一人耕田,乡人劝他说:“现在时势大乱,生死都不知道。何必白白耕种自讨苦吃呢?”淳于恭说:“即使我没能有所收获,对别人有何损失。”于是继续耕种。后来州郡连续征召,淳于恭都没有前往任职。于是隐居养志,躲在山泽之中。一举一动,都符合礼仪法度。建武年间,郡里举他做孝廉、受司空提拔,都不愿前往。隐居在琅邪黔陬山,一住就住了几十年。[4]

平步青云

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下诏书称赞淳于恭的品德,通知郡里赐他绸帛二十匹,遣公车,任命淳于恭为议郎。引见一整天,询问时政,升任淳于恭为侍中骑都尉,礼待甚优。他所举荐的贤人,全都受到征召任用。不论进对或陈述政见,淳于恭都以道德为本,汉章帝和淳于恭的谈话,没有一次不说好的。[5]

白虎观会议

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丁鸿楼望少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卫士令贾逵班固及广平王刘羡等人在北宫白虎观讨论《五经》相同和不同的见解。汉章帝命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命发问,时任侍中的淳于恭向上奏报,由汉章帝亲自作出裁决,将结果记录下来,撰成《白虎议奏》。[6]丁鸿在论难中才高一筹,汉章帝称他殿中无双丁孝公。[7]

病重逝世

建初五年(公元80年),淳于恭病重,汉章帝派人慰问,淳于恭在任内去世。诏书褒奖赞叹,赐谷千,刻石立阙于闾门以表彰。命淳于恭的儿子淳于孝为太子舍人[8]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后汉书·卷39》,出自范晔后汉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东观汉记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