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温成皇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温成皇后张氏 (1024年—1054年2月18日),北宋皇后(追封) ,出身清河张氏,河南永安(今河南巩义市)人, 宋仁宗赵祯的宠妃,坤宁宫事变重要人物,先后受封清河郡君、才人、修媛、美人、贵妃 ,得宋仁宗专宠,礼仪逾于曹皇后。为安寿公主宝和公主唐国公主生母,至和元年正月八日(1054年2月18日)病逝,时年三十一岁。宋仁宗伤心不已,追封皇后,谥号温成。

事实速览 温成皇后, 国家 ...
Remove ads

生平

张氏曾祖张文渐为吴越国人,随钱氏纳土归宋,为东头供奉官[1]。祖父张颖进士及第,终于县令。父张尧封进士[2]天圣初年客居南都(南京应天府,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依附大姓曹氏,曹以女妻之[1]。曹氏唯有张氏一女[2]。张氏庶兄张化基,至少有两个姐妹[1]。后,父亲张尧封擢进士及第,补石州军事推官,未行,卒于京师。母亲曹氏想带着女儿投奔大伯张尧佐,张尧佐以路远为由不收恤诸孤。曹氏只好将女儿卖入齐国大长公主府上当歌舞女。曹氏改嫁给蹇某,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守和[2]

张氏幼年入宫,入宫途径有三种说法,一说由齐国大长公主带入宫中,进入宫中仙韶部 ,由宫女贾氏抚养[2];二说由伯父张尧佐妻钱氏纳于皇太妃杨氏宫中[3];三说张氏八岁时,与姊妹三人由伯父张尧佐母钱氏(吴越钱氏)带入宫中[1]

张氏长大后姿色美艳,有倾国倾城之貌。在一次宫宴上,张氏因姿色出众,舞姿优美,被仁宗看中[2],成为他的嫔御。张氏聪明便巧、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尤善揣摩皇帝心思。宋仁宗以其良家子,待遇异诸嫔御。康定元年(1040年),已累封为清河郡君。同年十月癸未朔,与河南郡君朱氏并为正五品才人[1]

康定元年(1040年),张氏生皇三女安寿公主。十二月丁酉[1],又进封正二品修媛[2]。就在此年,张氏生下皇四女宝和公主

庆历二年(1042年)五月,宋仁宗追赠张修媛的父亲故石州军事推官张尧封为秘书监。同月,长女安寿公主夭折,年三岁。安寿公主以母爱深得帝宠,其月薨,仁宗为之成服苑中,群臣奉慰殿门外。闰九月,仁宗赠张修媛的曾祖东头供奉官张文渐为宁州刺史,祖试校书郎张颖为光禄少卿,外祖应天府助教曹简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在宋朝,只有皇后家族才可赠官三代。张修媛家族追赠三世,前此未有也[1]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次女宝和公主夭折。连丧二女,张修媛因此病重,说:“妾姿薄,不胜宠名,愿为美人。”[3]或记为:“所以召灾者,资薄而宠厚也,愿贬秩为美人,庶几可以消咎谴。”因此自请下迁为正四品美人,宋仁宗允许[1]。庆历三年十二月(1044年),张美人生皇八女唐国公主赵幼悟。

庆历六年(1046年)四月,仁宗进封其母安定郡君曹氏为清河郡夫人;七年五月,以其兄西头供奉官、阁门祗侯张化基为密州观察使。庆历八年(1048年)十月十七日,因坤宁宫事变的护驾之功,再越级进封为贵妃。皇祐二年(1049年)六月戊辰,仁宗追赠张贵妃母越国夫人曹氏的曾祖旭为秘书丞,祖靖为祠部员外郎。庚辰,特封张贵妃第八妹为清河郡君[1]

张氏在四年内连生三女,又在短短几年内从郡君一路进秩至四妃之首的贵妃,距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足见宋仁宗对其盛宠。有一次,张贵妃希望仁宗封其伯父张尧佐官职的事一波三折。之前,仁宗想封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虚职),结果遭到台谏官的猛烈抨击,不得已而作罢。张贵妃不死心,仁宗也决心一定要任命张尧佐官职。一天,仁宗上朝,贵妃送仁宗到殿门口,嘱咐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意思是提醒仁宗不要忘记下诏封张尧佐的事,宋仁宗听罢连忙说:“放心!放心!”到了大殿,仁宗刚准备下诏任命张尧佐,知谏院包拯站了出来进言,劝仁宗“断以大义,稍割爱情”大谈为什么不能任命张尧佐的理由,滔滔不绝。他担任开封府知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他说到激动处,唾沫也溅到仁宗脸上,这样的情况下,仁宗不得不收回成命。仁宗回到后宫后,张贵妃迎上前去,还没来得及说话,仁宗就一边用衣袖擦著脸,一边不耐烦地说:“今天包拯上了殿,唾沫都溅到我的脸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这件事便因此而作罢。

张贵妃专宠,饮膳供给皆逾于曹皇后,几夺其位数矣[2]。曹皇后外甥女、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本养于宫中,皆因温成皇后盛宠被送回府。庆历中,亲事官乘醉入禁中,宋仁宗遣谕曹皇后、张贵妃闭阁勿出。曹皇后听命,张贵妃直趋仁宗前。仁宗深为感动,第二天对着辅臣流泪,辅臣亦泣。仁宗欲加宠张贵妃,枢相劝仁宗废曹皇后,改立张贵妃为皇后,群臣固谏乃止。产于江西的金橘因为远,东京市民很难见到。后运至东京,由于张贵妃喜食金橘,仁宗便遣人南下江西采购,引得金橘在京名重一时。金橘遂在东京饮食市场上红火起来了。

Remove ads

逝世、追封

至和元年(1054年)正月八日,张贵妃逝世[1]。治丧于皇仪殿内。宋仁宗痛失爱妃,伤悼不已。辍朝七日,禁京城乐一月。丁丑,追册其为皇后,赐谥温成[4]。最初谥广明皇后,又谥元明,终谥温成[2],“德性宽柔曰温,齐圣广渊曰成[5]。正月二十日,自皇仪殿殡于奉先寺,仪卫甚盛。正月二十日殡成,宋仁宗前五日不视朝,两府不入[2]

张贵妃病逝,宋仁宗感念张贵妃生前的柔情与善良,悲痛无比地对左右说,当年颜秀等人发动宫廷叛乱时,张贵妃不顾自身安危,挺身出来保护自己。天下大旱,为了替他分忧,又是张贵妃,在宫中刺臂出血,书写祈雨的祷辞。仁宗未有理会曹皇后在世的事实,决定以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并追册为皇后。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宋仁宗最后决定用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在治丧的第四天宣布追册贵妃张氏为皇后,赐谥温成。受到宗室、大臣们的参拜告奠。曹皇后在世,却另追册贵妃为后,于是出现了一生一死两位皇后,如此逾礼之事,旷古未闻。台谏连续上奏反对,赵祯置之不理。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赵祯下令为其辍朝七日,京师“禁乐一月”,京师惟一的活动便是为温成皇后举丧。

录温成皇后从弟秘书省著作佐郎张希甫为太常寺博士,光禄寺丞张及甫为秘书省丞,太常寺太祝张正甫为光禄寺丞,右侍禁、阁门祗候张山甫为西头供奉官;侄大理寺丞张守素为太子中书舍人,西头供奉官张守诚为东头供奉官;妹婿左班殿直、寄班祗候胡思廉,左侍禁曹询并为阁门祗候;侄婿太常寺太祝盛和仲为大理评事,又录其疏属十数人,赐皇后母楚国太夫人曹氏敦教坊第一区。三月,皇后母楚国太夫人曹氏卒,辍视朝三日,仁宗幸其第临奠。六月,追赠皇后父张尧封为清河郡王,母曹氏为齐国夫人。

温成皇后葬奉先资福禅院,立庙于园侧,以知制诰岁时行礼。嘉祐四年(1059年)九月,张瓖再上疏“乞毁温成庙”,仁宗不理。嘉佑七年(1062年)正月,因京师水灾,谏官上言灾异乃违礼立温成庙,轻慢宗庙而起,仁宗无法,故更温成庙为祠殿,遣宫臣以常馔致祭。

Remove ads

家族

  • 曾祖:张文渐,终官东头供奉官、累赠宁州刺史、吏部侍郎、太傅
  • 曾祖母:汤氏,追封乐平郡太君、鲁国太夫人
  • 外高祖:曹旭,赠秘书省丞
  • 外曾祖:曹靖,赠饲部司员外郎
  • 祖:张颍,终官秘书省校书郎、累赠光禄寺少卿、吏部侍郎、太尉
  • 祖母:钱氏,追封安定郡夫人、韩国太夫人
  • 外祖:曹简,终官应天府助教、累赠秘书省著作佐郎、饲部司郎中
  • 从父:张尧佐,终官天平军节度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赠太师
  • 从父:张尧卿,初赠太子中允、再赠太常寺少卿
  • 父:张尧封,终官石州军事推官、累赠秘书省监、刑部尚书、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清河郡王、谥号景思(德行可仰曰景 念终如始曰思)
  • 母:曹氏,封越国夫人、楚国太夫人、追封齐国夫人
  • 兄:张化基,终官西头供奉官、阁门邸侯、累赠密州观察使、安远军节度使
    • 侄:张守诚,终官西京左藏库使
    • 侄:张守素,终官国子监博士
      • 侄孙女:张氏,适太子右监门率府率赵仲璑
  • 妹:张氏,张贵妃第八妹,皇祐二年(1050年)六月庚辰,特封为清河郡君,进才人[1]
  • 妹:除张才人外,温成皇后至少有两妹,是同父、是同母,无从考证。她逝世后,家族成员授官,其中,妹婿左班殿直、寄班祗候胡思廉、左侍禁曹询,并为阁门祗𠉀[1]
  • 弟:蹇守和[2]

注释

延伸阅读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