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潜水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潛水組
Remove ads

潜水组英文Diving Unit)前身为潜水队英文Diving Team),隶属于香港消防处港岛、离岛及海务区消防总区,其主要责任为负责于香港海域以至其他水底压缩环境(例如池塘水塘沉箱污水渠沉船等)执行水底搜索潜水拯救任务;潜水组亦参与香港水域外的相关任务;每年平均出动近600次,当中包括近300宗遇溺和170宗船难[1][2]。此外,潜水组负责为消防处及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相关训练

事实速览 潜水组 Diving Unit, 成立时间 ...
Thumb
潜水支援船一号

组织

  • 潜水组:由一名消防区长出任主管。
    • 行动队:分为4支小队,被派遣驻守于望后石消防局西贡消防局铜锣湾消防局以及消防处潜水基地
      • 行动队1:由一名助理消防区长领导。
      • 行动队2:由一名助理消防区长领导。
      • 潜水行动支援及训练专队:于2013年3月13日成立,为消防处及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相关训练(包括多种潜水训练、水上自救训练、基础急流拯救训练及加压特遣队训练等等。)、支援大型或者复杂的水底搜索及潜水拯救行动,并且负责操作消防处潜水基地加压室,训练人员,及为医院管理局为患有减压病病人进行加压治疗及为接受了器官移植的病人进行高压氧治疗。潜水行动支援及训练专队被分为小队,人员24小时轮值。

历史

前导

消防处的专业潜水拯救服务历史可以追溯至1955年8月15日,一名小童九龙一处集水区遇溺,消防人员到场后随即使用纯氧呼吸辅助器,潜入近15呎深的水底,可惜不果,被逼终止行动。两年后的10月6日,两名小童于喇沙利道附近的一个水池遇溺,不幸地只有其中1名小童获救。综合上述两次事件,消防处故训练专业人员,同时购买相关装备,以应付日后的需要。

潜水队[打捞队]成立

1960年,潜水队成立,由20名人员所组成,被派遣驻守于香港岛及九龙的紧急装备供应车队服役。

1970年代中期,潜水队添置了Poseidon水中呼吸辅助器,使潜水能力扩展至15米水深。于1989年,潜水拯救车辆正式服役;翌年,潜水队添置了双樽Poseidon水中呼吸辅助器,使潜水能力扩展至30米水深。

潜水组成立

1992年,潜水组成立以取代潜水队,全数岗位均为全职形式出任。此时,潜水能力扩展至42米水深。

香港回归后,原本由驻港英军海军所负责的深海潜水服务由消防处接替。故此,在消防处处长授权下,潜水组可以在香港水域以外进行水底搜索及潜水拯救等行动。

2000年,潜水组添置了两艘潜水抢救快艇,协助运送人员于短时间内抵达事故现场。两年后,潜水组添置了潜水支援船,进一步地提高效率。

2011年,潜水组共出动653次。

潜水组重组

2012年10月,汲取南丫岛撞船意外的经验,消防处重组潜水组,驻守于竹篙湾消防局暨救护站及使用率偏低的潜水装备车编制被取消,原来属于该潜水拯救车编制的13名潜水员分为两个部分,6名人员分别被派遣驻守于精英号卓越号,以加强灭火轮在水面上的救援效率,往后若果遇上海难,驻守有潜水员的灭火轮甫到现场就可以随即进行水面搜索任务,以支援潜水拯救任务;其余7名人员连同原来驻守于竹篙湾消防局暨救护站的潜水装备车被派遣驻守于消防处潜水基地,于2013年3月组成潜水行动支援及训练专队,肩负训练任务(过往潜水组无专责队伍负责提供训练,仅由各辆潜水拯救车编制中轮流抽调具备相关训练资格及经验的人员负责提供训练。),此举除了可以统一训练内容、技巧及效率外,更可以提升接受训练人员数量至逾20名,及将新加入的人员部署在装备有潜水拯救车驻守的陆上消防局及灭火轮上,使到更多后备潜水员投入服务[3][4]。同年,潜水组共出动762次。

Remove ads

装备

  • 压缩空气潜水装备
  • 水底爆破工具[5]

车辆

更多信息 车牌, 车身 ...

船队

  • 潜水支援船一号:停泊在消防处潜水基地
  • 潜水支援快艇二号:停泊在消防处潜水基地
  • 潜水支援快艇三号:停泊在屯门临时派驻点。
  • 指挥船一号:停泊在海上救援东局
  • 指挥船二号:停泊在海上救援西局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