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澎湖县农会

台灣澎湖縣的農會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縣農會map
Remove ads

澎湖县农会,前身为日治时期澎湖厅农业会,创办于明治43年(1910年)[1],民国34年(1945年)改名澎湖县农会及合作社联合社,民国38年(1949年)12月10日全面改组,复更名为澎湖县农会,最初写作澎湖县农会[2]:133,今隶属中华民国农会,下辖马公湖西白沙西屿望安七美等六个乡市的农会办事处。[3]

事实速览 澎湖县农会, 曾用名 ...
Remove ads

沿革

台湾日治时期澎湖厅政府为增加农产税收,明治43年(1910年)间成立澎湖厅农业会,并实施“养猪场改良事业计划”,自台湾本岛购入优良母猪,进行猪种改良,养猪业的产额获得显著提升,其他连养鸡业的饲养鸡只及产蛋量也有所增长。农耕业则陆续从日本、台湾岛引来优良种子,在澎湖种植的蔬菜落花生甘薯高粱进行试验和改良研究。此外,尚有经营试作场、广植木麻黄、银合欢等防风林设置。[1]

1945年,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撤退,国民政府接收台湾[4],澎湖厅农会被改名为澎湖县农会及合作社联合社。民国38年(1949年),政府整并农会及合作社的业务,自此定名为澎湖县农会,而业务组织几经变动,名称仍沿用迄今。[3]

组织

澎湖县农会组织架构由“农事小组”和“会员代表大会”组成,入会者推选进入“监事会”与“理事会”的成员,从中再推选“总干事”,其中“总干事”澎湖县农会组织的最高负责人。根据“农业会选举罢免法”,参选总干事需经候选人资格审核通过之后,全体会员无记名投票通过而成,但其余理事长、常务监事等职位则是由“监事会”和“理事会”成员互选之。[5][6]

民国106年(2017年)3月14日,澎湖县农会进行第18届农会干部选举,总干事、理事长和常务监事为同额竞选,分别由陈一正、叶文泉以及许明敏当选,其他如农事小组长、会员代表、理监事等选举在内,亦是由同额竞选的投票结果诞生。[7]

干部

澎湖县农会总干事自民国78年(1989年)第11届起,便由陈一正当选连任迄今,民国106年(2017年)间第18届选举落幕为止,已创下八连霸的纪录。此外,第18届理事长为叶文泉、常务监事许明敏。[8][9]

民国110年(2021年),澎湖县农会进行第19届改选,陈一正第九度当选总干事,成为全台湾农会总干事任期最久的记录;理事长王明忠、常务监事陈天想。[10]

部门

澎湖县农会设立有信用部、会务部、推广部、保险部、供销部、会计部、企划查核部,总计七个部门[11];其中信用部、会务部、保险部等都设于马公市大勇街30号的本部大楼,地下一楼则开设超市。[12]

更多信息 名称, 电话 ...
Remove ads

其他

图辑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