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澳门城市艺穗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澳门城市艺穗节(葡萄牙语:Festival Fringe da Cidade de Macau)前称为澳门艺穗节,由1999年开始举办活动,从回归前澳门市政厅到现在文化局负责,活动首届开始都是官方主办,到2007年开放同民间艺团合作,与澳门艺术节形成分野。活动目的是一直努力培育本地文化艺术及创意人才,建立一个属于本澳市民,普罗大众都能投入参与的艺术活动。

前言

艺穗节(Fringe Festival)在世界各地都会强调文化艺术发展的国家,均十分兴盛;它有别于传统的艺术节,通常强调:创意、发展现代艺术、反映当代生活和心态、市民的参与、本土城市的特色。由于艺穗节的节目往往新颖有趣,令主办地区生气盎然,做成不少城市话题。除了提升当地市民文化艺术修养之外,更能吸引各地的游客来临,增加城市知名度及收入。例如法国亚维侬(Avignon)和英国爱丁堡(Edinburgh)两地的艺穗节便是当中佼佼者,特别是亚维侬,只是一个面积比澳门还小的小城,但到每年8月份的艺穗节,一个月之内,竟吸引到过百万游客到访,世界各地蜂拥去演出的著名团体差不多五百个,阿维侬的全年经济,便是靠这一个月而变得十分富裕。

澳门艺穗节对澳门市民来说,还是挺新的事物,试企远观外国成功的艺穗节,均经多年的对内对外推介,才能达致成功。澳门艺穗提升城市创意,吸引游客,若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假以时日,期望可创造一个属于东方的“爱丁堡艺穗节”。因此,澳门艺穗的重点,不单止在表演节目身上,更在于向市民介绍艺穗对城市的重要性,让市民感染于一种艺穗节独有的欢乐气氛中;换言之,并非任何人均会进剧场看演出,但在生活上,却受到“艺穗”的熏陶,从而重视文化艺术的存在价值。

由此可见,艺穗节的举办主要是希望把艺术自然地融入市民的生活中,让澳门到处可看到艺术的景象,建立像欧洲一样的艺术气息,成为真正的文化城市。另外,艺穗节对本土艺术家也是意义重大,因为澳门政府也希望通过艺穗节的举办给予本土艺术家一个优良的表演舞台及创意空间。事实上,每一届的艺穗节都以澳门本土的艺术团体为主要的表演嘉宾,另外也有邀请一些海外的艺术表演嘉宾来澳表演并与本土艺术团体进行交流,这样的安排可更有效地培养一批本土艺术家,以及支持创意。

Remove ads

历史

从澳门市政厅、临时澳门市政局到民政总署独自举办

负责策划整个活动计划的澳门市政厅文娱康体处乘着新春希望,于3月份打出充满新意的,‘澳门艺穗1999欧洲小剧场视窗’为澳门首次举办之艺术活动,汇集世界各地靑年艺术家,以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带领澳门市民走进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1]澳门回归后由临时澳门市政局主办的‘澳门艺穗2000’,继续邀请世界各地年青艺人和团体,于本澳展开他们活泼、充满创意的演出和活动[2]

主办单位已摸索出艺穗节的定位,其中对内强调的是创意,开放、启发、思考;对外则强调澳门的城市形象,未来文化发展。而第三届艺穗节的重大特点是强调与商界合作,在资源上妥善运用,打开沟通之门,从而一起建造澳门未来独特的文化环境。至于今届艺穗节会参考英国爱丁堡法国亚维农举办艺穗活动的做法,在城市中划出一个区作为中心点,故此议事亭前地会作为中心宣传重点,并由白马行设定活动入口,作装饰和宣传,一直延伸至大三巴及喷水池,外围位置还包括水坑尾,南湾街、新马路、营地大街[3]。为期三周的‘澳门艺穗2002’由民政总署以“全城舞台”为理念,意思是把整个活动的表演舞台概念着眼于全城,强调表演或活动要与地点相协调、整合。主办单位希望经过一段时日的努力,就未来的“艺穗节”发展至有中、欧韵味的特色活动[4]

2006年开放本地民间艺团共同合作

为让活动的未来推向更远,并逐步让艺穗节独立起来,活动单位有意让开放民间艺团参与。有意承办的团体可以任何形式构思,而递交承办计划书的方式会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有意承办的团体可以任何形式构思其理想的澳门艺穗节,并于今年8月4日前递交建议方向,内容应包括澳门艺穗节的发展方向,分析,节目选材,承办团体介绍等。第二阶段:所有递交建议方向的团体均被邀8月10日至14日间,与民政总署代表面谈,交换意见。若有需要民政总署会于8月16日召开意见分享会,让艺术工作者给予更多的意见。第三阶段:有意承办的团体于9月8日前递交承办计划书,当中可以有完全落实的节目。由于本澳及外地代表选出最适合的承办团体和承办计划书,于9月22日前通知中选的承办组织,准备最后完整落实的承办计划书。承办团体于10月27日前落实节目和方向,给民政总署通过方案[5]。对于活动下放予民间承办,此举引起关注本澳文化艺术发展人士的注意,孰好孰坏见仁见智,评价不一,但却普遍对本澳民间艺术团体承接能力存在质疑,贸然把发展中的艺穗节由官办转为民办确实冒险,因此,希望有关方面能更审慎、周详地考虑下放对象,为使艺穗节活动逐步独立,却令一个有潜质的艺术活动渐渐消亡[6]

Remove ads

易名“城市艺穗节”

活动单位希望为澳门打造一个能提升澳门市民创意思维、增强归属感、让本澳艺术工作者及市民都能投入参与的艺穗节,更希望借助本澳的城市特色,让艺穗节成为本澳重要的文化节庆,使澳门成为不一样的文化旅游都市。为更突显艺穗节勇于求变的精神,令市民对它的发展路向越见清晰,因此,从2009年把‘澳门艺穗节’易名为‘澳门城市艺穗节’。2009年第九届以澳门城市特色,开阔艺术平台,培养创意人材为今年的目标。其整体演出概念发展出一条艺术连线,亦增加“加料”节目以带动更多不同层面的人参与艺穗节[7]

由文化局易手

由文化局的演艺发展厅长杨子健表示,过往十一月举行的艺穗节,2017年开始改为一月中举行,定位以前卫、具前瞻性、实验性的作品为主,当中占大部分是本地创作,希望藉活动推动本地艺术策划,并计划设艺术推介平台,邀请两岸四地的剧场负责人参与和观看本地剧团作品活动,透过对接机制,为本澳艺术作品带到不同的地方,有关模式在2016年艺术节已尝试,邀请了十多个不同地方的剧场艺团负责人来澳参与[8]。艺穗节转由文化局主办后,取消了巡游,而首次举办了节庆围城,特邀亚洲多个大型艺团领军人物,分享各地艺术节庆及驻场艺术家计划,以助本地艺团了解参与方法及支援,建立合作网络。亦设有环境舞蹈剧场研习工作坊、特定社群艺术工作者工作坊及艺穗评地,让观众与艺人及艺评人深入交流[9]。澳门城市艺穗节多年来以‘全城舞台、处处观众、人人艺术家’为口号,由本地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运用天马行空的概念,透过小城的大街小巷创造屡屡革新的观演经验,共同打造澳门城市艺穗节的个性。第十六届澳门城市艺穗节将延续这份创作理念,并锐意开通更多渠道,积极打造交流平台,鼓励本地艺术家、制作人及艺术工作者参与其中[10]

Remove ads

三年疫情

2020年艺穗节在一月中旬完结后,疫症便爆发,成为政府全年唯一顺利举办的艺术节庆。之后开始防疫常态化,凡进入演出场馆观演,必须做足防疫措施,保持安全距离。与官方主导的国际音乐节或艺术节相比,2021年与2022年的城市艺穗节能如期开办,来之不易,暂不因疫情影响而停办。本澳疫情防控工作已超过两年,以往大批观众进场看演出的场面不再,适时调整为安全观演模式,严控人数,减少群聚。然而疫情怎样反复变化,大众艺文生活总不能缺位。现阶段而言,诸多艺文演出或展览等大多采取线上模式,善用网络,另辟蹊径[11]

复常往后

澳门因2023年正式解除所有防疫政策后停办一年,相隔一年后第二十二届艺穗节以‘游·戏_新天地’为题,多项特色节目陆续登场,拉阔 x 蓝色 x 音乐会以四种蓝色为主轴创作的乐曲和本地导演丁冠濠精心制作的影像,配以7位本地及台湾乐手的即兴演奏,探讨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除了一系列精彩的节目外,亦设有多项延伸活动。自由步——肢体开发工作坊分别设有艺术家及公众专场,台湾编舞家苏威嘉将分享多年的排练经验,以及练习方法,带领学员在自由舞动中探索身体,创造身体的无限可能[12]

历年活动时间

更多信息 届数, 举办日期 ...

争议

《造美之城》“因故”取消事件

活动原订自1月23日起一连三晚在市政署大楼举行,但在1月24日的第二场演出前突然被喊停,观众及艺文界人士均对此感到错愕,因相关演出两个月前才刚在深圳蛇口戏剧节上演。文化局在1月25日的文化发展咨询委员会介绍今年首季重点艺文活动,在会上有记者问及《造美之城》被取消一事,文化局局长梁惠敏在回应记者问及该活动于艺穗节被取消一事时指,该演出内容跟当初提交的资料、获选时“局方的理解有出入”。在看完第一场彩排后,当局虽跟演出团体协商,仍未见调整。局方根据章程有最终解释权和决定权,因此决定取消24日及25日晚上的演出。到底该演出具体有哪些内容犯禁或跟部门的理解不一,局方则没有进一步阐明。
对于被指“演出内容与原计划不符”,《造美之城》监制Sarah受访时澄清,剧团无论对文化局还是观众也没有任何隐瞒,申请资料一开始已表明这是一个变装皇后的演出,也有提交之前在深圳的剧照。无论局方要求什么资料,他们都有提供。艺穗节官网上,也清楚标示演出内容有粗口、裸露、成人情节,只有十八岁以上人士可以入场。Sarah称,在演出前一天,文化局已全程录影彩排过程。当晚他们收到长长的修改“建议”,其中包括:要求演员跳出场舞时穿上皮草遮盖身体;性感不能跟龙有关连,其中一条有龙型花纹的白色长裙要撤换;甚至连演员穿的肉色丝袜也要换成深色丝袜。Sarah说剧团不是没有让步,最终也同意让演员开场穿上皮草,还有其他演出要求,但问题是当退了一步,后面不知还有几多步要退,“变装皇后是专业的演出者,选择什么衣服包含他们对角色的诠释。不断要求纂改他们的戏服,是否也是对演出者的不尊重?”除了衣着,在第一天公演前,文化局高层仍然不断质疑在市政署大楼演出的适当性,并要求剧团注意演出内容,但却未有明言哪一部分有问题。Sarah直言这样的“沟通”令创作者无所适从,“前一天文化局的职员有录影、有现场监察,当时已经下午六点几,距离演出只剩下两小时。如果有问题,我请他们直接说哪一分哪一秒哪一个镜头有问题,这样我们才知要怎样调整,不可能这样丢出一个空泛的概念让我们去猜。”这次《造美之城》突然出现意外的反复,会否跟创作团队周日(21) 包车在巴士的舞蹈演出受到部分网民言论攻击有关?Sarah表示不想作出过多推测,但事后的确获得文化部门更多关注。她表示,周日在包车内的演出活动,已事先在车窗贴上颜色纸遮挡。因应相关部门的疑虑,这次《造美之城》首场公演也提示在场观众不要录影及拍照,创作团队已尽了相关责任,影像外流的可能性不应变成惩罚剧团的理由[13]
对于取消《造美之城》 决定,本澳首个LGBT关注团体——澳门彩虹创会理事长林嘉龙坦言对此感到“出奇”,但此举开了一个比较坏的先例,且让人感到担忧。他又称,根据已知的资讯,不难令人联想到文化局想调整该剧成为“佢想要的事,而唔系剧组想表达出来。其实,这个是一个比较坏的先例,未来文化局可能会做类似的动作:我(局方)觉得不满意你(创作)这一部分,你就要改;如果你唔肯改、你唔听话,我就取消你(资格)”,当局不让剧组自己去选择怎样去呈现创作理念。这亦都引申出来便是佢唔建议市民去男穿女装、女穿男装,即便这些是无伤大雅的选择,他们(当局)亦都接受不了。”林嘉龙又表示,以性别角度去看这事件,亦难以理解以往“内容更爆”的演出如《阴道独话》都可以在澳进行,为何突然间便不能了。但事实便显示,文化局对多元性别议题包容度在倒退,且“绝对打击”想在大众眼前真实展现自己的性小众或者变装人士。他坦言,文化局的做法让性小众意识到原来当局连以艺术来包装都不能接受,“更何况在日常生活咁样去表达自己?对于佢哋想自由地表达自己喜好⋯⋯呢个绝对系一个很大的打击,甚至是一种伤害。”然而,政府不会想到这一点[14]

Remove ads

另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