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火炭 (选区)

香港沙田区区议员选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火炭 (選區)
Remove ads

火炭(英语:Fo Tan,代号R23)是香港沙田区议会下辖的选区,现有选区属第二代,1991年设立,现时议席悬空,前任区议员为独立民主派人士雷启荣

事实速览 火炭 Fo Tan, 国家/地区 ...

范围

选区位于火炭,包括银禧花园御龙山火炭工业区沙田马场及其附属设施,与其相邻的选区有骏马穗禾以及城门河对岸的第一城碧湖愉欣。选区名称取自原有火炭地名,投票站设于赛马会体艺中学

沿革

现有火炭选区属第二代,第一代火炭选区只在1982年出现,当时范围由禾𪨶邨向北延伸至赤泥坪,而现今单议席火炭选区首次出现于1991年区议会选举

1982年区议会选举沙田全区划为四个选区,采用双议席选区制度,计有沙田市中心小沥源田心谷火炭,合共八席,当时火炭一带未有大型发展,只有小量人口,故禾𪨶邨马料水香港中文大学一带划入,并以位处中间的火炭命名,选举由林鸿钊洪育辉胜出。

1985年区议会选举,因应人口大幅增加,沙田市中心火炭选区重组,火炭至马料水一带划入沙田市中心选区,禾𪨶邨部分则与沥源邨合并为源禾双议席选区,直到1991年。

1991年区议会选举,第二代火炭选区设立,当时范围由火炭路以北及穗禾路沿线地区组成,该次选举由彭长纬港同盟的张荣辉争夺,最终彭长纬胜出。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区议会,取消所有委任议席及双议席选区制度,全面实行单议席单票制,并改由选区分界及选举事务委员会制定,区议会选区数目亦随人口变动而大幅增加,原有火炭选区火炭渠南北划为火炭何东楼(R15)两个单议席选区。1994年区议会选举,火炭选区只有彭长纬参选,彭自动当选,其后彭加入民建联,并当选本区所在的沙田北区域市政局议员。

1999年区议会选举,由于骏景园落成带动人口增加,原有何东楼火炭选区重组为三个选区,分别是骏马选区、火炭选区及穗禾选区,当中穗禾路沿线地区划为穗禾选区彭长纬改于穗禾选区争取连任,火炭选区改由银禧花园火炭工厂区及周边乡村所组成。选举由时为公民力量成员兼时任银禧花园业主立案法团主席廖韵儿对上争取连任的何东楼区议员李浩辉,结果由廖以廿六票差距当选。其后廖因收受工程公司利益而被调查,在等候裁决下争取连任,结果2003年区议会选举,廖以622票败于泛民的蔡耀昌(蔡得1,280票),最终廖于2004年因担任区议员期间伪造账目而入狱十个月。

2007年区议会选举建制派新世纪论坛成员庞爱兰独立名义出选,以专业人士保守倾向针对蔡耀昌的左翼政治立场,结果庞以百余票差距当选。选后庞乘胜追击参选2008立法会新界东直选选举,结果在七席选区内得票第八,与议席擦身而过。

2011年区议会选举庞爱兰竞逐连任,对手为民间电台陈德章及卷土重来的廖韵儿,结果庞爱兰以三分二得票连任。选后更加入公民力量,为2012年立法会选举再战新界东预备,然而在激烈竞争下,建制派互相争票,结果得票没有增长,得票率因投票人数增加而下降,庞再次败选。2014年2月12日,新民党公民力量结盟,庞爱兰未有加入新民党,其后淡出公民力量。

2015年区议会选举,选前曾传出公民党有意派出杨岳桥参选火炭选区,最后杨因备战2016年香港立法会新界东地方选区补选而未有参选。寻求再度连任的庞爱兰与公民党陈文煇争夺议席,庞以六成得票当选连任。

2019年区议会选举公民党派出雷启荣参选,挑战庞爱兰,结果雷以3,550票多于庞的2,716票当选。2021年5月6日,雷启荣宣布退出公民党,表示会继续专注地区工作[4]。2021年7月,雷氏因应政府计划追讨协助民主派初选区议员的酬金津贴传闻所带动的区议员辞职潮中,辞去区议员职务。

Remove ads

历届议员

更多信息 届别, 议员 ...

历届选举结果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Remove ads

资料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