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牟作云

中華民國籃球運動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牟作云(1913年9月18日—2007年3月16日),直隶省武清县(今属天津市武清区)人,中国前篮球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他被誉为“新中国篮球鼻祖”,是中国篮球运动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他在柏林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参加了男子篮球比赛。他在赛程中共上场比赛两场。后长期担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并获得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终身荣誉委员及亚洲篮球联合会(FIBA Asia)终身荣誉会长等殊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的冠军奖杯“至尊鼎”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牟作云杯”[1]

早年经历与教育

1913年,牟作云出生于天津武清区黄花店镇冀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随父母移居北京。他先后就读于育英小学和育英中学,在中学时期便展现出卓越的体育天赋。初中一年级时,他入选学校篮球队,并精通田径等多个项目。

1932年,在一场华北运动会上,牟作云一人独得跳远、三级跳远和标枪三项冠军,其中跳远成绩打破华北纪录,标枪成绩打破全国纪录。同时,他还随队获得排球冠军。

1934年,牟作云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学习。该系当时汇集了袁敦礼董守义徐英超等一批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著名教授。在名师指导下,牟作云成为校篮球队“师大五虎”之一。

运动员生涯

1934年,在高中最后一年,牟作云首次入选国家篮球队,参加了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远东运动会,并获得亚军

1936年,大学二年级的牟作云再次入选中国国家篮球队,赴德国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这是篮球项目首次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牟作云也成为中国第一批奥运篮球国手。据记载,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对体育事业并不重视,代表队旅途充满坎坷,比赛成绩亦不理想。

执教与管理

1937年,牟作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因抗战全面爆发,他为躲避战乱远赴昆明,受聘于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在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马约翰的领导下,正式开始其篮球执教生涯。

抗战结束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1946年,牟作云自费前往美国篮球运动发源地——春田学院研究生院进修,学习大学体育行政管理并钻研现代篮球理论与技术。

1947年底,牟作云学成归国,回到清华大学继续任教。他担任了校篮球队和排球队的教练,并教授大二学生的篮、排球及田径课程。据其学生回忆,牟作云在清华执教的篮球队是他回国后在国内执教的第一支队伍。在教学中,牟作云强调“用脑子打篮球”,指导球队在进攻区域联防[2]

1948年,牟作云曾受召准备负责训练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中国篮球队,但该计划后因故未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牟作云离开清华大学的教职,与原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等人共同创办了国家体训班。该训练班是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队的前身,牟作云负责其中的篮球项目。他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国家级别的篮球队,并率队参加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1956年,国家体委球类司成立,牟作云出任副司长,同时担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开始全面领导中国的篮球运动发展。1964年,他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及中国篮球协会主席。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篮球水平迅速提升。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女篮的实力已达到世界前三名水平,男篮则位列世界第八。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多支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篮球劲旅访华比赛,中国男篮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接连击败了欧洲冠军匈牙利队和苏联冠军莫斯科中央陆军队(红星队),引起国际体坛关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曾为此向牟作云举杯祝贺,并鼓励他“赢了‘东方’还要赢‘西方’”。

牟作云曾以教练、领队或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领中国篮球代表队出访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篮球外交”。1972年,他率领中国篮球队访问日本,受到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接见。1978年,他率队访问美国五个城市,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母亲莉莉安·卡特曾接见球队全体成员。美中文化交流协会为此赠予他一支刻有“体育大使”字样的金笔。1980年,中国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三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候选人,牟作云是其中之一。

荣誉与晚年

1996年,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为表彰他担任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委员长达44年的贡献,授予他“终身荣誉委员”称号。全世界当时仅有8人获此殊荣,牟作云是亚洲唯一的一位。同年,亚洲篮球联合会(FIBA Asia)授予担任亚洲篮联第一副主席的他“终身荣誉会长”证书。

1997年,牟作云从其负责建成的北京国际网球中心董事长职位上退休。退休后,他仍担任《篮球》杂志、中国篮协顾问及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务,并时常应邀出席基层及中小学篮球比赛。1999年,他入选1999年,当选“新中国篮球50杰”。

2005年,为表彰其历史功绩,中国篮球协会决定将CBA联赛冠军奖杯“至尊鼎”正式命名为“牟作云杯”。

2007年3月16日,牟作云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他生前曾表达过亲眼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愿望,但未能实现。2019年入围FIBA篮球名人堂[3]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