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陆上自卫队特殊作战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陆上自卫队特殊作战群(日语:特殊作戦群;平假名:とくしゅさくせんぐん)是一支由日本防卫厅(防卫省前身)设立的反恐部队,隶属于日本陆上自卫队,其主要任务为打击日本国内的恐怖主义活动及游击作战。另一方面,如同第1空降团,该单位也会参与军事行动,如反制敌军游击队及特种部队。特殊作战群与第1空降团一同驻扎于位于千叶县船桥市内的习志野驻屯地。[1] 该团的最初名称为特别任务群,直到2008年时才改为现名。日本媒体一般多以特战群、特战、特作等简称代指该单位,而其成员多半被称为S。
特殊作战群经常被称为日本的“三角洲部队”,这是因为该单位在陆上自卫队中扮演相当精锐而专业的角色所致。在特殊作战群成立之前,三角洲部队就一直负责协助陆上自卫队建立该单位的基础。[2]
Remove ads
沿革

1998年时,当时的日本防卫厅提出了一个在陆上自卫队内成立一支反恐特种部队的构想,该特种部队的成员将由陆上自卫队第1空降团的成员中选出,并送往美国由三角洲部队负责训练。[2]与此同时,第1空降团内部也成立了两个排以作为该特种部队的基础部队,分别为G排(主要构成单位)及S排(特战研究单位)。[2]
2003年,在经历三年的培训及整备规划后,该单位的大致结构已经完成。[2]该单位的基础结构是仿造三角洲部队及绿扁帽部队而来的。[3]
2004年3月27日,日本防卫厅将该单位定名为特别任务群,直属于陆上自卫队,角色定位为反恐作战单位。[2]
2005年时,特殊作战群派遣了四名特战队员派驻伊拉克,担任陆上自卫队伊拉克复兴支援群群长的贴身保镖。[3]
2007年3月28日,特殊作战群与第1空降团、第1直升机团及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合并为中央即应集团。[4][5]
2008年3月26日,特别任务群正式更名为特殊作战群。[6]
Remove ads
组织架构

训练

特殊作战群的成员皆来自于通过游骑兵认证检定的第1空降团队员。因此,所有的特殊作战群成员都拥有伞兵资格。[2]专门执行高空伞降任务的第1小队通常会与第1空降团一同进行伞降训练,而执行两栖作战任务的第2小队则会接受海上自卫队的训练。[2]特殊作战群在千叶县习志野驻屯地内有一处训练设施,专门训练成员的各种作战技巧,特别近代日益重要的近身距离作战。
已知装备
- 作战服
迷彩服3型
战斗服市街地用
- 军绿色作战服
- Multicam样式作战服
- 战术头盔
88式钢盔
3M Ultra Lightweight Helmet(卡其色涂装)
Ops-Core FAST Ballistic(卡其色涂装)
Ops-Core FAST XP High Cut(卡其色涂装)
Ops-Core FAST SF(卡其色、Multicam涂装)
Team Wendy EXFIL LTP Ballistic
- 携板背心
防弹背心2型
防弹背心3型
Direct Action Spitfire Mk2(Multicam样式)
LBT 6094 Gen 3(Multicam样式)
Crye Precision JPC 2.0(游骑兵绿、Multicam样式)
Crye Precision AVS(Multicam样式)
- 夜视仪
- 抗噪耳机
- 枪套
Safariland 6004(黑色涂装;供9mm手枪及特殊手枪使用)
Safariland 6360/6390 RDS(Multicam涂装;供特殊手枪使用)
- 无线电
- 各式手榴弹
装备
特殊作战群能够使用陆上自卫队的各式装备,例如轻装甲机动车及丰田超级巡航SUV(日语:トヨタ・メガクルーザー,英语:Toyota Mega Cruiser),这些车辆通常作为运输及侦察之用。该单位也经常与第1直升机团联合行动以获取快速部署能力。特殊作战群亦能使用C-130力士型运输机。[9]
部队特征
为了避免类似奥姆真理教以家人要胁第一空降团成员听从其命令(参见奥姆真理教的颠覆国家计划),并保护特殊作战群成员的秘密身份,特殊作战群皆配戴巴拉克拉瓦头套来遮住脸部,并大多以手势及暗号沟通,成员在公众场合及特战营区之外是不被允许揭露头套的。[10]在习志野驻屯地内的基地人员在没有相关身份证明或许可文件的情况下,皆无法进出特殊作战群的营区,进入营区也将没收手机及任何信息设备。
主要干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