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现量
佛教徒果位(等級)判定方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现量(梵语:pratyakṣa-pramāṇa),也译为现证量、证量[1],古印度哲学术语,被佛教因明学沿用。是量的一种,意指经由各种感官体验或经历进而觉悟、体悟所印证的知识。
概论
现量意指由五根直接取得,尚未经过意识思考分别的直接知识[2]。陈那认为仅有现量与比量才能称为“量”[3]。
译为证量、现证量,是由于梵语pratyakṣa(可见,显现,眼前)的变形pratyakṣam和pratyakṣatas,义为亲证、现前[4]。用“证量”一词时,指依照佛法修行而证入成就时,由各种感官体验或经历进而觉悟、体悟,印证佛法所说,知道自己所证果位。例如《杂阿含经》说,斯陀含三结已断,贪嗔痴薄少,证悟者当下以现量自知证斯陀含果。旁人根据圣言量比对,能够知道圣者所证果位。[5]
类别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