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瓜分选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瓜分选票(英语:Vote splitting),又称鎅票或界票,是在某一投票中,已有候选人的情况下,其他意识形态或政治立场相近的候选人仍然一并参选的现象。这会增加与瓜分选票者意识形态或政治立场不同的候选人获胜的机会。这一效应通常会发生在领先者当选制度中[1]。
实例
- 在19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进步党总统候选人西奥多·罗斯福比共和党候选人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多赢得了近70万张的选票[2]。伍德罗·威尔逊赢得此次选举后,共和党人开始担心老罗斯福可能会再次分裂共和党的选票[3]。
- 在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拉尔夫·纳德在佛罗里达州取得九万多票,引发佛罗里达州计票风波,最终乔治·W·布什仅以537票在佛罗里达州以微弱优势胜出,导致阿尔·戈尔败选[4][5]。
- 2015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中,有人提供贿款,诱使属于本土派的伞后组织参选泛民选区,以图造成瓜分选票的结果。
- 在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赵少康与新党候选人黄大洲瓜分了统派和中间选民的选票,得到独派和部分中间选民选票的民主进步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6]
- 在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与新党候选人王建煊决定性分出高下,偏中华派选民的选票顺利集中投给马英九,成功让马英九当选,陈水扁未能连任。[6]
- 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宋楚瑜退出国民党,以无党派身份参选,与国民党总统候选人连战相竞争。民主进步党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因蓝营分裂而获利,当选总统。[6]
- 在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原定竞选的郭台铭宣布退出大选礼让国民党,其后柯文哲提出蓝白合,因为与国民党坚持民调正副问题而破裂三选竞争,使赖清德以少数40%得票率即当选总统。[7][8]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