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瓦伦提尼安一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瓦伦提尼安一世(拉丁语:Valentinianus;321年—375年11月17日),也被称作瓦伦提尼安大帝,是一位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提尼安王朝创建者,于364年–375年在位。他统治帝国西部,而他的弟弟瓦伦斯则统治东部。他在位期间曾成功地击败了阿勒曼尼人、夸迪人和萨马提亚人,加强了边境防御工事,并率军跨越莱茵河和多瑙河进行军事行动。此外,他的将军老狄奥多西平定了阿非利加行省的叛乱(皮克特人、苏格兰人和撒克逊人联合对不列颠行省的攻击)。他的儿子格拉提安和瓦伦提尼安二世继承了他在帝国西部的统治,他的女儿加拉在386年嫁给了东部皇帝狄奥多西一世(老狄奥多西的儿子)。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瓦伦提尼安于321年出生于潘诺尼亚行省南部的西巴莱(今克罗地亚温科夫齐)[1][2],其家族为伊利里亚-罗马人。[3]瓦伦提尼安和他的弟弟瓦伦斯是格拉提亚努斯(绰号“富纳里乌斯”)的儿子,格拉提亚努斯是一位以摔跤技艺闻名的军官。[1][2][4]
格拉提亚努斯在320年代末或330年代初晋升为阿非利加行省总督,年幼的瓦伦提尼安亦随父亲前往非洲。[5][2]然而,格拉提亚努斯很快就被指控贪污,被迫退休。[5][1]瓦伦提尼安在330年代末加入君士坦丁大帝的罗马军队,后来可能担任了家政官。[5][6]格拉提亚努斯在340年代初被召回,并被任命为不列颠行省总督。[5][6]卸任后,他退休回到西巴莱的家族庄园。[7][6]
350年,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斯一世被在高卢行省自立为帝的将领马格嫩提乌斯刺杀。[8] 君士坦斯的兄长、帝国东部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立即率领大军讨伐马格嫩提乌斯。[9]隔年,两位皇帝在潘诺尼亚交战爆发了穆尔萨战役,君士坦提乌斯取得了一场代价惨重的胜利。[9][10]两年后,马格嫩提乌斯在塞琉古山战役中再次战败,随后自杀身亡,君士坦提乌斯再度像他父皇君士坦丁大帝一样成为帝国的唯一皇帝。[9][11]大约在同一时期,君士坦提乌斯没收了格拉提安努斯的财产,理由是格拉提安努斯在马格嫩提乌斯访问潘诺尼亚期间热情款待了他。[9]尽管他的父亲失宠,瓦伦提尼安似乎并未受到当时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不太可能曾为篡位者效力。[12][9]已知瓦伦提尼安在帝国内战期间身处该地区,但他是否参与内战尚不得而知。[12]
Remove ads
在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和尤利安统治时期服役

在马格嫩提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内战中,阿勒曼尼人和法兰克人趁乱渡过莱茵河,袭击了几个重要的定居点和防御工事。[5][12]355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废黜了他的亲戚凯撒(副皇帝)加卢斯,但仍然感到帝国的危机远超一位皇帝所能应对,于是他提拔他另一位亲戚尤利安为凯撒。[5][17]随着高卢局势迅速恶化,尤利安被任命为高卢两支主要军队之一的名义指挥官,另一支军队则由巴尔巴提奥将军指挥。[5]君士坦提乌斯制定了一项策略,让尤利安和巴尔巴提奥对阿勒曼尼人实施钳形攻势。[12]然而,一支阿勒曼尼人小队绕过了尤利安和巴尔巴提奥,袭击了卢格杜努姆(今法国里昂)。尤利安派遣护民官瓦伦提尼安和拜诺鲍德斯监视劫掠者返回的道路。然而,他们的努力却遭到了巴尔巴提奥及其护民官切拉的阻挠。阿勒曼尼人国王克诺多马里乌斯趁机进攻,给罗马人造成了惨重的损失。[12]巴尔巴提奥向皇帝君士坦提乌斯抱怨,这场惨败被归咎于瓦伦提尼安和拜诺鲍德斯,两人被逐出军队。[12][18]
瓦伦提尼安的仕途一落千丈,返回了位于色米姆(今塞尔维亚境内)的新家族庄园。两年后,他的第一任妻子玛丽娜·塞维拉生下了一个儿子,格拉提安。[19][18]在多神教徒皇帝尤利安的统治时期,瓦伦提尼安的行踪变得不明,但他很可能被流放[19],或者只是被派往偏远的前哨驻守。[20]关于这件事,史料记载的说法相互矛盾,有的说他拒绝进行异教祭祀,自愿离开,有的说他只是因为信奉基督教而被解雇。[21]
Remove ads
崛起

得知尤利安皇帝在东征萨珊波斯帝国时阵亡的消息后,军队匆忙拥立帝国禁卫军一员的约维安为新皇帝。约维安被迫接受屈辱的和平条约,将士兵撤出波斯领土,然后启程返回首都君士坦丁堡。[22]在约维安短暂的统治期间,瓦伦提尼安被提拔为斯库塔里(精锐步兵团)的保民官,历史学家伊恩·休斯(Ian Hughes)认为这体现了新皇帝对他的信任,并被派往安西拉(今土耳其安卡拉)。[23]
约维安在抵达首都之前神秘地去世,随后文武官员在尼西亚召开了会议,选举新皇帝。尤利安的密友和顾问萨卢提乌斯在皇帝死后就已拒绝皇位,如今他再次拒绝,先是为自己,后又为他的儿子。[24]另外还有两个人选:第一代斯精锐步兵团保民官埃奎提乌斯,以及约维安的亲戚、伊利里亚的军需官雅努阿里乌斯。两人都被否决了;埃奎提乌斯被认为过于粗鲁无礼,雅努阿里乌斯则因为距离太远。[23][25]最终,由于瓦伦提尼安资历深厚且就在附近,大会决定推选他为皇帝,并派使者前往安西拉通知他。
皇帝

瓦伦提尼安于364年2月25日或26日接受了皇位。[27]当他准备发表即位演说时,士兵们威胁要暴动,显然是对他忠诚度的怀疑。瓦伦提尼安向他们保证,军队是他最优先考虑的事情。根据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记载,士兵们对瓦伦提尼安的果敢举止和他愿意承担皇权感到震惊。为了进一步防止继承危机,他同意指定一位共治奥古斯都(皇帝),这或许是为了安抚帝国东部的文官官员,让他们相信会有一位拥有皇权的人在场保护他们的利益。[28]
364年3月28日,瓦伦提尼安在君士坦丁堡推选他的弟弟瓦伦斯为共治奥古斯都。[27]此举遭到了骑兵统帅达加莱夫斯的反对。阿米阿努斯明确指出,瓦伦斯服从他的哥哥。364年的剩余时间被瓦伦提尼安用于委派行政职务和军事指挥权。根据5世纪历史学家佐西姆斯记载,他倾向于诋毁基督教,所有由尤利安任命的大臣和官员都被立即解职,蒙受耻辱。现代权威人士对此说法有所保留。[29]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各省的划分,指挥权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但这些变动完全基于功绩。那些在尤利安宫廷中大量涌现、领取高薪却提供虚假服务的智者和哲学家被革职。[30] 瓦伦提尼安保留了达加莱夫斯的职位,并将埃奎提乌斯晋升为伊利里亚大区禁卫军长官(总督)。瓦伦斯被任命为帝国东部皇帝,下辖禁卫军长官萨卢提乌斯管辖。瓦伦提尼安统治意大利、高卢、阿非利加和伊利里亚。瓦伦斯的宫廷在君士坦丁堡,而瓦伦提尼安的宫廷则位于梅蒂奥拉努(米兰)。
Remove ads

365年,阿勒曼尼人渡过莱茵河入侵高卢大区。同时,普罗科皮乌斯在东部发动叛乱,反对瓦伦斯。根据阿米阿努斯记载,瓦伦提尼安在前往卢泰西亚的途中,于11月1日得知了这两场危机。他最初派遣达加莱夫斯迎战阿勒曼尼人[32],自己则准备东征支援瓦伦斯。但在听取了朝臣的建议以及来自高卢主要城市的代表团的请求后,他决定留下来对抗阿勒曼尼人。[33][34]瓦伦提尼安进军杜罗科托鲁姆(兰斯),并派遣两名将军查里埃托和塞维里亚努斯迎战入侵者。[35]这两位将军很快就战败身亡[36];达加莱夫斯于366年接替他们的位置,但他同样无能为力。[37]在战役后期,达加莱夫斯被瓦伦提尼安宫廷的将军约维努斯取代。约维努斯在默兹河沿岸取得数次胜利后,在沙隆附近与阿勒曼尼人展开激战并取得胜利。[38]胜利后,他将阿勒曼尼人逐出高卢,并因其功绩于次年被授予执政官之位。[39]
367年初,不列颠管区和高卢管区北部的危机推迟了瓦伦提尼安对阿勒曼尼人的惩罚性远征,阿勒曼尼人随即再次渡过莱茵河,劫掠了莫贡提亚库姆(美因兹)。瓦伦提尼安成功安排刺杀了阿勒曼尼人的国王维提卡比乌斯,但他希望透过将阿勒曼尼人置于罗马的统治之下来彻底结束这场冲突。瓦伦提尼安在367年整个冬天都在集结一支庞大的军队,准备在春天发动攻击。他召集了意大利大区禁卫军长官塞巴斯蒂亚努斯[40],率领意大利军团和伊利里亚军团,与约维努斯和步兵统帅(Magister Peditum)塞维鲁会合。368年春,瓦伦提尼安率领他8岁的儿子格拉提安和罗马军团渡过莱茵河和美因河,进入阿勒曼尼人的领地。起初他们未遇抵抗,沿途烧毁了所有房屋和粮仓。最终,瓦伦提尼安在索利西尼乌姆战役中与阿勒曼尼人交战;罗马人取得了胜利[41],但伤亡惨重。[42]双方达成暂时和平,瓦伦提尼安返回特里尔过冬。[43]369年,瓦伦提尼安下令在莱茵河西岸建造新的防御工事,并修缮旧建筑。[44]他也大胆地下令在莱茵河对岸、靠近今海德堡的山区建造一座要塞。[45]阿勒曼尼人派遣使者前往抗议,但遭到拒绝。阿勒曼尼人在要塞仍在建造时发动攻击,将其摧毁。[46]
370年,撒克逊人再次进攻高卢北部。负责高卢北部军队的纳尼努斯恳求步兵统帅塞维鲁前来援助。在几次小胜后,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撒克逊人将适合罗马军队服役的青年交给帝国,以换取返回故土的自由通行权。但罗马人违背了协议伏击了撒克逊人,歼灭了所有入侵者。[47]
同时,瓦伦提尼安试图说服勃艮第人——阿勒曼尼人的宿敌——攻击强大的阿勒曼尼人国王马克里安。他威胁说,如果阿勒曼尼人试图逃跑,瓦伦提尼安将率领军队严阵以待。与勃艮第人的谈判破裂,因为瓦伦提尼安一如既往地专横跋扈,拒绝接见勃艮地使节,并亲自向他们保证帝国的支持。尽管如此,罗马人与勃艮第人结盟的传言还是使阿勒曼尼人因惧怕敌人的攻击而四散奔逃。这事件使得罗马骑兵统帅老狄奥多西得以经由雷蒂亚攻击阿勒曼尼人。[40]他俘虏的许多阿勒曼尼人被安置在意大利的波河河谷,直到阿米阿努斯撰写其历史时,他们仍然居住在那里。
瓦伦提尼安又进行了四年的战役,试图击败马克里安,但最终失败。马克里安于372年险些被老狄奥多西俘虏。同时,瓦伦提尼安继续大量招募与罗马友好的阿勒曼尼人。阿勒曼尼人国王弗拉奥马尔被任命为护民官,并于372年至373年间率领援军前往不列颠。贵族比瑟里迪乌斯和霍尔塔里乌斯成为瓦伦提尼安军队的指挥官,但霍尔塔里乌斯很快就因与马克里安密谋而被处决。对抗敌对的阿勒曼尼人的战役先是受到非洲局势的阻碍,后来又受到多瑙河沿岸局势的干扰。374年,由于皇帝需要亲自出兵以抵御夸迪人和萨马提亚人对伊利里亚的入侵,瓦伦提尼安被迫与马克里安媾和。
Remove ads
367年,不列颠局势恶化,被称为“大阴谋”的事件威胁到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瓦伦提尼安收到报告称,皮克特人、阿塔科蒂人和苏格兰人的联军袭击了该行省,杀死了撒克逊沿海总督内克塔里杜斯和不列颠尼亚都督富洛法德斯。与此同时,法兰克人和撒克逊人的军队正在劫掠高卢北部沿海地区。瓦伦提尼安启程前往不列颠,派遣家政官塞维鲁先行调查。塞维鲁未能扭转局势返回高卢,在萨马罗布里瓦(亚眠)与瓦伦提尼安会面。随后,瓦伦提尼安派遣约维努斯前往不列颠,并晋升塞维鲁为军事统帅。就在此时,瓦伦提尼安病倒,塞维鲁(军队代表)与鲁斯蒂库斯·朱利安努斯(通政官,高卢贵族代表)之间爆发了皇位继承权之争。冲突在瓦伦提尼安康复后平息,他任命儿子格拉提安为西部的共治奥古斯都。[48]阿米阿努斯指出,此举史无前例。约维努斯很快就返回,声称需要更多兵力来处理局势。368年,瓦伦提尼安任命老狄奥多西为新的不列颠总督,指示他要将不列颠重新置于罗马统治之下。同时,塞维鲁和约维努斯将随皇帝攻打阿勒曼尼人。
老狄奥多西于368年率领巴达维人军团、赫鲁利人军团、约维军团和维克托雷军团抵达。他在鲁图皮亚登陆后前往伦蒂尼恩(伦敦),恢复了不列颠南部的秩序。之后,他重新集结了最初驻扎在不列颠的剩余守军;显然,在富洛福德斯和内克塔里杜斯战败后,这些部队已经失去了凝聚力。369年,老狄奥多西着手收复伦蒂尼恩以北的地区,镇压了马克西米努斯和瓦伦提努斯的叛乱。随后,老狄奥多西将不列颠其余地区重新纳入帝国版图,并重建了许多防御工事,将不列颠北部更名为“瓦伦提亚”。369年老狄奥多西返回后,瓦伦提尼安提拔狄奥多西接替约维努斯,担任骑兵指挥官。
Remove ads
372年,菲尔穆斯叛乱在仍饱受战火蹂躏的阿非利加行省爆发。这场叛乱的根源在于罗马官员罗曼努斯的腐败。罗曼努斯在摩尔人王子努贝尔(罗马在非洲的主要附庸)的嫡系和私生子之间的血腥争斗中站队。罗曼努斯挪用公款,且未能抵御沙漠游牧民族的侵袭,激起了部分行省居民的不满,最终导致叛乱。瓦伦提尼安派遣老狄奥多西前往恢复秩序。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老狄奥多西揭露了罗曼努斯的罪行,逮捕了他及其支持者,并击败了菲尔穆斯以及支持他的阿巴尼人和卡普拉里人等非洲部落。[49]
373年,帝国与居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日耳曼语族群夸迪人爆发了冲突。与阿勒曼尼人一样,夸迪人对瓦伦提尼安在其领土上建造防御工事感到愤怒。他们提出抗议,并派遣使团前往伊利里亚的军械官埃奎提乌斯处,埃奎提乌斯承诺将此事转达给瓦伦提尼安。然而,日益有权势的时任高卢大区禁卫军长官(总督)马克西米努斯将此事归咎于埃奎提乌斯,并设法让瓦伦提尼安提拔其子马塞利安努斯完成这项工程。[50]夸迪人国王的抗议持续拖延工程进度,为了平息他们的喧嚣,马塞利安努斯在一场表面上是为了和平谈判而举办的宴会上谋杀了夸迪人国王加比尼乌斯。这激起了夸迪人及其盟友萨马提亚人的战争欲望。他们在秋季渡过多瑙河,开始蹂躏潘诺尼亚·瓦列里亚行省。劫掠者未能攻入设防的城市,但他们对毫无防备的乡村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两支军团被派往萨珊波斯帝国,但因缺乏协调而被萨马提亚人击败。同时,另一支萨马提亚人入侵默西亚行省,但被老狄奥多西之子、默西亚都督小狄奥多西(后来的皇帝狄奥多西大帝)击退。
瓦伦提尼安直到374年底才得知这些危机。隔年春天,他从特里尔出发,抵达卡农图姆,发现那里已空无一人。萨马提亚使者在那里迎接他,请求原谅他们的所作所为。瓦伦提尼安回应说,他会调查此事并采取相应行动。瓦伦提尼安无视了马塞利安努斯的背信弃义,决定惩罚夸迪人。他与塞巴斯蒂亚努斯和梅罗鲍德斯将军同行,并在夏季为战役做准备。秋季,他渡过阿昆库姆的多瑙河,进入夸迪人的领地。[51]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劫掠了夸迪人的土地后,他撤退到萨瓦里亚(今匈牙利松博特海伊)过冬。[52]
Remove ads
驾崩

瓦伦提尼安不等春天到来,便决定继续征战,从萨瓦里亚进军布里盖提奥(今匈牙利索尼)。他于375年11月17日抵达,与夸迪人使团举行了一场充满敌意的会面。[53]使团获准和平离开,条件是他们向帝国军队提供新兵。使团坚称,冲突的起因是罗马在其领土上建造堡垒。他们还补充说,一些与签订条约的首领没有关联的夸迪部落仍可能随时袭击罗马人。瓦伦提尼安勃然大怒,开始辱骂使团,并突发中风身亡。[54]按照当时的习俗,他被神化,拉丁语名为“Divus Valentinianus Senior”,意为“神圣的瓦伦提尼安长老”。[55]
其他

现代历史学家A.H.M.琼斯写道,尽管瓦伦提尼安一世比他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对手“不那么粗鲁”,但他“性情暴戾,不仅自身缺乏教养,而且敌视有教养的人”。根据阿米阿努斯记载,“他憎恨衣着考究、受过良好教育、富有且出身高贵的人”,这表明瓦伦提尼安在帝国树敌众多,有人想通过把他描述成一个没文化的野蛮人来诋毁他。但这并非全貌:阿米阿努斯承认瓦伦提尼安具有一定的雄辩才能,并且还提到,这位皇帝在闲暇时间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和雕塑家,也是新型武器的发明家”。[56]他任命修辞学教授马格努斯·奥索尼乌斯为儿子格拉提安的家庭教师[57],这显示他珍惜自己未能接受的那种高级古典教育。据休·奇泽姆(1911年)所述,瓦伦提尼安是一位能干的军人和一位尽职尽责的管理者,他关心其父亲出身的底层阶级的福祉。他创办学校,并为罗马帝国的穷人提供医疗服务,在帝国的十四个区各任命了一名医生。[58]他也重新颁布了君士坦丁大帝的法令,谴责遗弃婴儿的行为。[59]
然而,瓦伦提尼安的良好意愿常常因选人不当而受挫,而且“尽管有相反的证据,他仍然固执地相信这些大臣的才能”。[60]此外,他慷慨的法令所体现的仁慈,与他在私人事务中令人震惊的残酷和野蛮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经常以琐碎的罪名处死仆人和侍从,据说他还习惯将受害者喂给两只宠物熊,分别名为“金箔”(Mica Aurea)和“纯真”(Innocence)。 “纯真”的铁笼随皇帝行进,形影不离。最终,“纯真”被认为忠实履行了职责,在瓦伦提尼安的祝福下被放归大自然。[61]
瓦伦提尼安是一位基督徒,但他允许帝国所有臣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只禁止某些仪式,例如特定类型的献祭,并禁止巫术。在基督教事务方面,他颁布敕令反对神职人员日益增长的财富和世俗化。其中一项由罗马主教达玛稣一世颁布的新法令禁止向神职人员授予遗赠,另一项敕令规定,神职人员必须履行因其财产而应承担的公共职责,否则必须放弃财产。[62][58]
历史学家迈克尔·格兰特虽然指出瓦伦提尼安性格令人不快,且下属选人不善,但他仍然称他为“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皇帝”,并如此总吉他的生平:
瓦伦提尼安是一位杰出的军人和勤勉的劳动者,精力充沛。他深感对国家的责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穷人也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他对罗马上层阶级也颇为厌恶。更不寻常的是,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竟然相信应该容忍宗教信仰的差异。尽管他有种种缺点,但无论在哪个时代,他都会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之所以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他,只是因为一些误导性的传统观念贬低了帝国后期的人物。
索克拉蒂斯在其著作《教会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中的一段记载,使一些人认为瓦伦提尼安是一位奉行一夫多妻制的皇帝。这段记载称,皇帝听到妻子玛丽娜·塞维拉皇后不断赞美她的朋友查士丁娜的美貌后,
皇帝将妻子的这番描述珍藏于心,反复思量如何才能迎娶查士丁娜,又不至于抛弃塞维拉——毕竟塞维拉曾为他生下格拉提安,而他不久前才册封格拉提安为奥古斯都。于是他制定了一项法令,并下令在所有城邦颁布,允许任何男子拥有两位合法妻子。法令颁布后,他迎娶了查士丁娜,并与她生下了小瓦伦提尼安。
——索克拉蒂斯,《教会史》,第四卷第31章
这个故事只见于索克拉蒂斯的记载,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任何皇帝颁布过允许一夫多妻制的法令。瓦伦提尼安一世和塞维拉可能已经离婚,这在罗马法律中是允许的。[65]然而,由于基督教不承认离婚[66],索克拉蒂斯轻蔑地称他为重婚者。索克拉蒂斯也可能试图指控信奉阿里乌教派的查士丁娜犯有通奸罪,这是当时对其他教派常见的诽谤。根据约翰·马拉拉斯的《复活节编年史》和尼基乌的约翰的记载,在瓦伦提尼安一世与查士丁娜交往之前,皇后塞维拉因进行非法交易而被放逐。巴恩斯认为这个故事是为了在不指控皇帝的情况下,为瓦伦提尼安一世的离婚辩护。[67]
Remove ads
瓦伦提尼安和瓦伦斯的硬币肖像质量可疑,人物面部“沉重”,“缺乏生动性,也缺乏连贯性”。[68]阿米阿努斯对瓦伦提尼安的体貌特征进行了更为赞扬的描述,他称赞这位皇帝“有强壮的肌肉身材、光彩照人的肤色、灰色的眼睛(目光总是斜视而严厉)、高大挺拔的身材和规整的五官”。[69]
外部链接
- This list of Roman laws of the fourth century shows laws passed by Valentinian I relating to Christianity.(英文)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