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狼王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狼王歌》,又称《白狼歌》,是东汉时的一首白狼羌人用白狼语写作的诗歌。原文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莋都夷》。
内容
汉语歌辞共44句,每句4个字,共176个字。用汉字记音的“白狼语”也是44句,每句4个字,共176个字。例如第一、二句的汉文是“大汉是治,与天意合”,“白狼语”的汉字标音是“提官隗构,魏冒逾糟”。
据《后汉书》记载,《白狼王歌》成于汉明帝(58–75);白狼人分布在现今茂县南部岷山山中的汶山。[1] 李贤(651–684)所作的最早的《后汉书》注提到,《白狼王歌》的汉语翻译来自蔡邕《东观汉记》。现存《东观汉记》只有少量残卷,李贤在注释中收录了其中的转写,南宋《通志》收录另一版。[2]
文本反映了古代中原的世界观,除了明显的借词,还有很多汉语词汇,且一般都遵循汉语语序。此外,汉语版本押韵,白狼语版本反而不押韵。大多数现代学者认为,歌词是尽可能翻译为了直接对应的短语短句,基本保留了汉语原文的韵律结构;[3]白桂思则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白狼语版本中的字若用古蜀语阅读,会显现类韵的模式。[4]
研究
中外学者通过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白狼语的归属。《白狼王歌》可以提取出134个词汇,包括21个汉语借词;剩下有约80个词与可能的藏缅语同源词进行了比较,可信度各不相同[5]。一般认为白狼语属藏缅语族[6],但究竟同哪种语言最近,说法不一,有缅甸语、普米语、嘉戎语、彝语、纳西语、西夏语等说法。Coblin认为,一些白狼语词汇似乎比构拟的原始缅彝语更保守,可能是缅彝语支的近亲。 《白狼王歌》是最早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对译的一首较长的古歌,是现存反映藏缅语族语言特点的最早的历史文献,是研究藏缅语族语言和汉语古音的珍贵资料。
词汇
白桂思(2008:106-107)列出了白狼王歌中的以下词语,其中包括明显的藏缅语词源。
- bi, bei:v.给予
 - bjar:v.飞
 - ča:n.太阳
 - či, čei:pron.哪个、什么
 - gjoʔ (gjok):v.弯曲
 - jẽw (jim):n.家、家庭
 - kun:相同、一起
 - liŋŋa:n.地方、方向
 - lo:“Lo”,部落名
 - loʔ (lok):v.回来、返回
 - maʔ (mak):n.儿子、孙子
 - maʔ (mak):n.母亲
 - maʔ (mak):a.负的、否定的
 - mew:n.天堂
 - ni, nei:n.居住
 - njiɴ:n.心灵、心志
 - pa:n.布
 - raɴ:a.高的
 - roʔ (rawk):n.石头
 - riɴ:a.长的
 - rja:n.百
 - rwiɴ:n.山
 - sa:a.新鲜的
 - siʔ (sik):n.树木、木头
 - tʰwi:a.甜的
 - ti, tei:a.大的
 - war:n.食物
 
参考文献
- 郑张尚芳. 上古缅歌──《白狼歌》的全文解读. 民族语文. 1993, (1): 10–21.
 - 郑张尚芳. 上古缅歌──《白狼歌》的全文解读(续). 民族语文. 1993, (2): 64–70.
 - 吴安其. 《白狼歌》解读. 民族语文. 2007, (6): 12–22.
 - 马学良,戴庆厦. 《白狼歌》研究. 民族语文. 1982, (5): 16–26.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