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篆山摩崖造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石篆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三驱镇佛会村(原属石桌乡,位于城区西南约20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三教”合一造像区,十分罕见,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1][2]

事实速览 北山摩崖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石刻分布

石篆山因冈峦回环如故名,山有佛惠寺(佛会寺),庙西一里许为佛湾(子母殿),有造像10龛[注 1],200余尊,均为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间(公元1082~1096年)铜鼓石篆庄庄主严逊主持开凿。因系严逊一手主持开凿,内容无一相同。佛惠寺现已残破,存宋碑1通,明清碑5通,少许圆雕石像。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1][2][4]

  • 第1号诃利帝母龛。高2.10米,宽2.53米,深1.10米。
  • 第2号志公[注 2]。高2.34米,宽2.54米,深1.72米,主像在左,貌中年,无须,戴圆顶斗篷,穿斜襟宽袖袍服,袍只达于膝。两脚分开前行状,左手持角尺,腕挂铁剪,右手指徒弟。原认为无造像记,1985年于后壁上方发现,大致内容为梁武帝问志公药方事[注 3],题刻“岳阳文惟简[注 4]镌乙丑[注 5]岁记”。壁两旁立石坊刻“绳墨千秋仰,规矩万世因”,现已不存。
  • 第3号长寿王龛,像已残。
  • 第4号药王龛。高2.23米,宽2.54米,深0.19米。
  • 第5号文殊普贤龛。高1.46米,宽1.49米,深1.83米。右壁题刻“岳阳镌作文惟简,男居安、居礼,庚午[注 6]中秋记”。
  • 第6号文宣王龛,亦称“孔子及十哲像”。高1.94米,宽3.25米,深1.48米。正中刻孔子坐像,头左侧刻“至圣文宣王”[注 7],两旁及龛左右壁刻十大弟子捧笏站立[注 8]。该龛为弥足珍贵的儒教造像,对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和宗教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1][7]
  • 第7号三身佛龛。高1.47米,宽6.36米,深1.38米,经考证为毗卢释迦卢舍那三身佛。[3]
  • 第8号老君龛。高1.70米,宽3.43米,深1.92米,中刻老君坐像,头左侧题“太上老君”,两旁及左右壁各刻真人、法师7尊,皆捧笏而立,头旁题刻“玄中大法师”、“太极真人”、“三开大法师”、“定法真人”等。[8]
  • 第9号地藏与十冥王龛。高1.80米,宽5.50米,深1.54米,正中刻地藏坐像,貌慈祥,比丘状,两侧前排左右各坐5位冥王。左壁有“绍圣三年丙子岁[注 9],岳阳文惟简镌,男居安、居礼记”。
  • 第10号为清人僧圣志题记。
Remove ads

文物级别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