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建理工大学
中国福建省高等院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建理工大学(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福建理工、福工、FJUT。1896年由林纾、孙葆缙、陈宝琛、陈璧等人创立于福建省福州府,是直属福建省管辖的一所公立理工大学。其前身苍霞精舍,系福建省首间开设工科教育的新式学堂,亦为福建省第一所新式学堂。
该校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校之一、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公办本科院校。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7月19日) |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陈璧、孙葆瑨、林纾、陈宝琛等人在福州南台苍霞洲林纾旧居(今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洲46号)创设“苍霞精舍”。”学生晨受英文及算学,日中温经,逾午治通鉴,夜燃烛复治算学”。林纾为苍霞精舍之中学堂汉文总教习,讲授《毛诗》《史记》。第一届学生 67 名,至1906 年共有过学生 739 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福州苍霞精舍迁至乌山麓蒙泉山馆,改名绅设中西学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更名为公立苍霞中学堂,校址迁移至城北越山书院,施景琛任福州苍霞精舍(中学堂)监督。[1]
清宣统元年(1909年7月),公立苍霞中学堂更名为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附设工业教员讲习所[2]。为福建省第一所职业学校。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更名为福建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在此期间学校共培养电气、应用化学、土木、窑科、机械、电信等专业学生 465 名,邹韬奋于该校1912 年预科毕业。[3]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冬,福建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分校。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秋,更名为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分校。分高、初中两级,高中设土木、电机、理科;初中设机械、制图等科,学校在职业教育路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更名为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学。除工科各专业外,另设理科作为大学的预科。[4]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工科改为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理科改为福建省立高级中学(1935年停办)。两校合用校舍,校址福州吉祥山横山铺。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福建省立龙溪工业职业学校(前身为1929年5月创办的龙溪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设有公路(后改为土木工程)、化学、染织、针织、缝纫、艺术师范六个专业。1936年,改称福建省立龙溪工业职业学校,增设高级化学工艺专业。抗日战争时期,内迁连城上课,设有纺织工场、化学科实验室、土木科实习场地,学生有100多人,教职员工30多人。[5])合并,改为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址先移长汀小校场,后设在南平县昼锦坊。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更名为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址先移南平西芹,后回迁福州水部门兜(福新路 28 号)。1942 年学校在南平西芹时,在校生达 697 人(20 班),设有三年制:土木、电机、机械;四年制:电机技术、机械技术;五年制:土木、机械、电机、应用化学;六年制:机械、应用化学。[6]
1952年9月,更名为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
1952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前身为福建船政学堂艺圃)航空机械科、造船及轮机科被并入福州工业学校。
Remove ads
1953年后,学校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并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
1953年3月21日,省工业厅长梁灵光兼任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校长,5月学校划归工业部领导,学校改为轻工业部福州工业学校。
1955年,更名为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
1956年,更名为食品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
1958年6月,更名为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8月,更名为福建机电专科学校、福建机电学校。
1960年,福建机电专科学校更名福建机电学院,同时挂福建机电学校牌子。
1962年7月,福建农机学校并入。
1970年,文革期间学校停办。
1973年,复办福建机电学校。
1978年,复办福建机电学校大专班。
1978年,学校建立福建机电学校大专班。这时期为社会输送了13000多名毕业生,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荣誉称号。
1995年6月,福建机电学校恢复更名为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1996年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班。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并作为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学校培养的学生,以”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深受社会各界欢迎。[7]
2000年8月,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和创建于1985年3月的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成立福建职业技术学院。
Remove ads
1953年7月,福州工业学校分土木科设福州建筑工程学校,归福建省建筑工程局领导,迁盖山区霞湖。
1955年,更名为城市建设总局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7年,更名为城市建设部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8年9月,更名为福州建筑工程学校,在中专基础上成立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60年7月,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升格为福建建筑工程学院。
1961年,福州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学校。
1963年,福建建筑工程学院下马,保留福建建筑工程学校。
1969年,文革期间,福建建筑工程学校被撤销。
1974年,复办福建建筑工程学校,1986年改为中专部。
1978年11月,复办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94年3月,更名为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建专)。作为全省唯一的土建类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全省建设系统培养土建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
1997年3月,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学校设有四系二部即建筑工程系、城乡建设系、建筑经济系、建筑设备工程系和社科部、基础部。开办房屋建筑工程等14个专业。其中房屋建筑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城镇建设专业和房屋设备安装专业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还是“双专科”教育试点学校。 [8]
Remove ads
1985年3月,由福建省机械工业厅和中华职教社福建分社联合创办福建中华职业专科学校。
1986年9月,更名为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为名誉校长。学校成立包括福州市机械系统31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董事会。学校倡导“手脑并用、双手万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行“走读和住读结合,收费和不包分配,择优推荐”的办学原则,是全国第一所开展高职单招的学校,也是双专科试点学校。主要专业有工业企业管理、秘书、财会、外贸、电子仪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模具设计、工艺与设备、工业工程等。[9]
2000年8月,福建中华职业大学与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工艺、机械电子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与维修机电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器设备运行与维护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网络与信息管理、物业管理、工商管理、商务策划、电子商务、工业外贸、市场营销、管理工程、工业工程、财务会计、法律、律师事务、新闻与传播、秘书、公关与文秘、经贸秘书、传播策划秘书等30个专业。[10]
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11]
2007年,旗山校区投入使用,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
2023年6月,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12][13][14]
苍霞精舍(1896年) | |||||||||||||||||||||||||||||||||||||||||||||
绅设中西学堂(1898年) | |||||||||||||||||||||||||||||||||||||||||||||
公立苍霞中学堂(1907年7月) | |||||||||||||||||||||||||||||||||||||||||||||
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09年7月) | |||||||||||||||||||||||||||||||||||||||||||||
福建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4年) | |||||||||||||||||||||||||||||||||||||||||||||
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分校(1926年冬) | |||||||||||||||||||||||||||||||||||||||||||||
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分校(1927年秋) | |||||||||||||||||||||||||||||||||||||||||||||
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学(1929年春) | 龙溪公办中等职业学校(1929年) | ||||||||||||||||||||||||||||||||||||||||||||
福建省立高级中学(1933年8月) <1935年停办> 【两校并存】 | 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1933年8月) | 福建省立龙溪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 <1938年8月并入> | |||||||||||||||||||||||||||||||||||||||||||
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8月) | |||||||||||||||||||||||||||||||||||||||||||||
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2年1月) | 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1949年成立,前身可追溯至福建船政学堂) <1952年9月部分专业并入>) | ||||||||||||||||||||||||||||||||||||||||||||
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1952年9月) | |||||||||||||||||||||||||||||||||||||||||||||
福州建筑工程学校(1953年7月) | 轻工业部福州工业学校(1953年5月) | ||||||||||||||||||||||||||||||||||||||||||||
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1955年7月) | |||||||||||||||||||||||||||||||||||||||||||||
城市建设总局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5年) | 食品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1956年7月) | ||||||||||||||||||||||||||||||||||||||||||||
城市建设部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7年) | 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1958年6月) | ||||||||||||||||||||||||||||||||||||||||||||
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958年) 【两校并存】 | 福州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 | 福建机电学校(1958年8月) | 福建机电专科学校(1958年8月) 【两校并存】 | ||||||||||||||||||||||||||||||||||||||||||
福建建筑工程学院(1960年7月) <1963年被撤销> | 福建建筑工程学校(1961年) <1969年被撤销> | 福建机电学校 <1962年福建农机学校并入> <1970年被撤销> | 福建机电学院(1960年) <1970年被撤销> | ||||||||||||||||||||||||||||||||||||||||||
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 | 福建建筑工程学校(1974年复办,1986年改为中专部) | 福建机电学校(1973年复办) | 福建机电学校大专班(1978年复办) | ||||||||||||||||||||||||||||||||||||||||||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94年3月) | 福建机电学校(1992年) | 福建中华职业专科学校(1985年) <与福建省机械工业干部学校联合办学> | |||||||||||||||||||||||||||||||||||||||||||
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1995年6月) | 福建机电学校(1992年) | 福建中华职业大学(1985年3月) | 福建省机械工业干部学校(1988年) 【两校并存】 | ||||||||||||||||||||||||||||||||||||||||||
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8月) | |||||||||||||||||||||||||||||||||||||||||||||
福建工程学院(2002年3月) | |||||||||||||||||||||||||||||||||||||||||||||
福建理工大学(2023年6月) | |||||||||||||||||||||||||||||||||||||||||||||
办学概况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学院
-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 交通运输学院
- 管理学院
- 人文学院
-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设计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互联网经贸学院
- 智慧海洋科学技术学院
- 体育教研部
- 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
- 应用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 党委办公室 · 校长办公室
- 组织部· 党校
- 统战部· 机关党委
- 武装部 · 保卫部
- 离退休工作处
- 科研处 · 社科处 · 知识产权处
- 发展规划办公室 ·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计划财务处
- 基建处
- 工程实践与素质教育中心 ·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 直属党委
- 纪委(监察专员办)综合室、纪检监察室
- 宣传部
- 学生工作部
- 教师工作部 · 人事处
- 教务处
- 研究生处 · 学科建设办公室
- 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 资产管理处
- 后勤管理处
-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 · 测试中心
- 校友会办公室
- 工会
- 团委
- 图书馆
-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 学术委员会
- 学报编辑部
- 资产经营公司
- 智慧海洋与工程研究院
- 生物与化学研究院
截至2023年12月,福建理工大学设有18个学院(部),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0945人。
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拥有3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5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
截至2023年12月,设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3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在读硕士研究生1860人(含硕士留学生)。
事件
校友
- 邹韬奋,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12届:新闻记者,出版家。
- 刘思职,福建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0届: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
- 马立峰,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学1929届:革命家,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
- 卢衍豪,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学1933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
- 赵修复,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学1935届(在校师从唐仲璋,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昆虫学家、教育家。
- 卢浩然,福建省立高级中学1935届: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农业教育家。
- 林幼堃,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1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随机动力学与工程结构专家。
- 王屏山,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4届: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广东省副省长。
- 俞新妥,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6届:福建林学院院长,中国“杉树之父”。
- 林大猷,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8届:革命烈士。
- 游德馨,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7级:曾任福州市市长,福建省副省长,福建省政协主席。
- 陈一坚,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8届: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
- 郑代雨,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0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
- 林兆枢,福建建筑工程学校1959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原主席。
- 陈云贤,福建建筑工程学校1977届: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
- 萧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1998届:网络小说作家,福州作家协会理事。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