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突厥汗国
亚洲历史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突厥汗国(古突厥文:,转写:Türk),又称突厥第一汗国、突厥第一帝国[12] 或古突厥汗国,是由阿史那氏部族在中世纪前期内亚建立的汗国,由土门可汗及其兄弟室点密建立。突厥汗国继承柔然汗国故地,成为蒙古高原的霸主,并迅速扩张其在中亚的版图。该汗国成为中亚第一个横跨大陆的帝国,疆域从满洲一直延伸到黑海。[4][13]
![]() |
突厥汗国位处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路线上并且疆域横跨欧亚大陆,因此突厥与同时期的三大帝国(东罗马帝国、萨珊波斯和中原政权)往来甚多,在各方军事及地缘政治上有巨大影响力。
尽管汗国使用的是一种西伯利亚语支,这种语言直接起源于后突厥汗国的鄂尔浑突厥语,但汗国早期的官方文献和钱币却是用粟特文字书写的。[14][15] 汗国是第一个在政治上使用“突厥”一词的突厥国家。[16]古突厥文字是在6世纪上半叶发明的。[17][18]
在一系列冲突和内战之后,突厥第一汗国于603年灭亡,其政体分裂为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唐朝在一系列军事战役中分别于630年和657年征服了东突厥和西突厥。后突厥汗国(又称突厥第二汗国)于682年建立,一直持续到744年被回鹘汗国推翻取代。
Remove ads
历史
突厥汗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546年,当时土门可汗率先出击,击退了回鹘和铁勒族群,后者正计划反抗其宗主国柔然汗国。土门可期望以此功绩获得柔然公主,从而嫁入柔然汗庭。然而,柔然可汗阿那瓌派遣使者前往土门,斥责他道:“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由于阿那瓌的“锻奴”(铸铁的奴隶)之语已被中国史书记载,因此有人认为突厥人确实是柔然精英阶层的铸铁仆人[19][20][21][22],而“锻奴制度”可能表明柔然社会关系中存在着一种附庸社会关系[23]。根据中亚历史学者丹尼斯·塞诺的说法,这段引文表明突厥人擅长冶金,尽管尚不清楚他们是矿工还是铁匠。[24][25]无论如何,突厥人是“奴隶”的说法不必从字面上理解,而可能代表了一种附庸形式,甚至是不平等的联盟。[26]

失望的土门与南北朝的西魏结盟,迎娶长乐公主,共同对抗他们的柔然敌人。552年,土门在六镇(今河北张家口)以北击败了阿那瓌及其军队。[29][30]突厥汗国取代了柔然汗国,成为蒙古高原的霸主。
Remove ads

土门在战争和外交上都表现出色,于于都斤自立为伊利可汗,但仅数月后便去世。他的儿子木杆可汗击败了嚈哒帝国。[31]
土门的兄弟室点密被尊称为“西叶护”。阿史那氏族的西支事实上独立,而东支则辈份较高。557年,室点密与萨珊波斯帝国结盟,击败并摧毁了柔然的盟友嚈哒人(布哈拉之战)[32]。这场战争巩固了突厥对丝绸之路的控制。568年,突厥公主阿史那(木杆可汗之女)与鲜卑族领导的北周武帝联姻,进一步巩固了突厥与南北朝时期北方中原政权联盟。
阿瓦尔人在西方出现一直被解读为一个为躲避突厥西征而形成的游牧民族,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资料和年代顺序,其具体意义仍有争议。中亚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认为阿瓦尔人与嚈哒帝国的灭亡有关,而非柔然汗国的灭亡[33];而丹尼斯·西诺则认为,柔然-阿瓦尔人之分“在各篇文章、各本书中反复出现,却毫无证据支持”。[34]
室点密的西征将突厥人带入了欧洲。[35]576年,突厥人渡过刻赤海峡进入克里米亚。五年后,他们围攻了东罗马帝国控制下的克森尼索;他们的骑兵一直在克里米亚草原上游荡,直到590年。[36]至于南部边界,则划定在阿姆河以南,这使得突厥人与其昔日的盟友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发生了冲突。589年,第一次波斯-突厥战争中突厥被波斯击败。[37]直到公元589年,巴克特里亚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巴尔赫)仍然是突厥汗国的属地。[36]

突厥汗国在东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40]第一次接触据信发生在563年,突厥使团拜会了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与558年突厥人的奴隶(阿瓦尔人)趁突厥与嚈哒打仗时逃亡有关。[40][41]
第二次接触发生在粟特外交官马尼亚说服室点密可汗(在希腊文献中也称为常瑟波罗斯[42])直接派遣使团前往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使团于568年抵达,向刚即位的皇帝查士丁二世献上丝绸作为礼物。虽然粟特人只对贸易感兴趣,但使团中的突厥人却向东罗马人提议结盟对抗波斯人,查士丁二世同意了。[43]此前,波斯因与突厥汗国交恶而断绝了与突厥人的联盟。[44]这个军事联盟保证了从中国西行的丝绸安全运抵[45],并增加了萨珊波斯两线作战的风险,最终导致了572-591年东罗马-波斯战争。[46]569年,东罗马官员泽马库斯率领的使团受到了热烈欢迎,这可能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军事联盟。[40][47]
575-576年,东罗马官员瓦伦丁率领另一批使团出使,图尔克桑索斯设(设,当地突厥总督)以叛国罪名对他们怀有敌意。[41]他们要求代表团成员在室点密的葬礼上,划破自己的脸以示羞辱。[48]新统治者达头可汗[48][49]随后表现出的敌意在东罗马的著作中也有所记载。[50]这些侮辱反映了两国之间的军事联盟破裂,原因可能是突厥人未能从协议中得到满足,并意识到自己被利用了,而他们不再与东罗马帝国的当前目标保持一致(东罗马因此不信任突厥人作为合作伙伴)。[40]
Remove ads

581年,第四任汗王佗钵可汗去世,汗国因继承权问题一分为二。[30]他原本将可汗的头衔传给木杆可汗之子阿波可汗,但最高议政委员会却任命了沙钵略可汗。两位可汗周围都各自形成了派系。不久之后,有四个竞争对手都觊觎可汗头衔。隋朝和唐朝成功地挑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来源请求]
室点密之子,西突厥达头可汗,试图彻底独立。[30]他攫取了可汗头衔,率军东征,夺取了汗庭于都斤。[来源请求]
为了巩固自身地位,东突厥的沙钵略可汗承认了隋炀帝的宗主权,以寻求隋朝的庇护。[30]公元600年左右,达头可汗攻打隋朝首都大兴,要求隋炀帝停止干涉内战。作为报复,隋朝外交成功煽动达头麾下铁勒诸侯起义,最终导致达头统治于603年终结。持不同政见的部落包括回鹘和薛延陀。[来源请求]
内战导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仍由于都斤统治,处于隋朝的势力范围内,仍称突厥。始毕可汗(609-619年在位)和颉利可汗(620-630年在位)趁隋末民变之际进攻了中原。始毕可汗在巡视北部边疆时突然袭击雁门郡,险些俘虏了隋炀帝,但始毕的汉族妻子义成公主——此前曾受萧皇后的厚待——提前发出警告,让隋炀帝和萧皇后有时间逃往今山西代县的郡治。[51]公元615年9月11日,突厥军队围攻了代县[52][53],但由于隋军增援,以及义成公主向其丈夫谎报突厥北方被袭击(可能指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因突厥北方并没有任何国家),导致围攻在攻城未完成前就解除了。[51]
626年,颉利可汗趁唐朝玄武门之变,进军长安。626年9月23日[52],颉利可汗率领铁骑抵达便桥(今陕西咸阳)以北的渭河之滨。626年9月25日[52],唐太宗与颉利结盟,在界桥上与颉利会面。唐太宗指责颉利越界。颉利见太宗气势汹汹,误以为唐朝援军已到,加上两年前在彬州见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李世民,并被要求决斗。颉利同意结盟退兵,史称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会盟。[54]会晤后的第三天,颉利可汗送来三千匹马、一万只羊到边境,准备赔偿唐朝,但唐太宗认为赔偿太少,没有接受。[55]东突厥总共有67次入侵中国本土的纪录。[36]
颉利可汗被其铁勒诸部(626-630年)的叛乱推翻,这些部落与唐朝结盟。在中国史籍中,这个部落联盟被称为回纥(维吾尔族)。[56]
630年3月27日,李靖率领的唐军在阴山之战中击败了由颉利可汗统领的东突厥汗国。[57][58][59]颉利可汗逃往铁山,但630年5月2日[60] ,张宝祥的军队攻至铁山。颉利可汗被俘并送往长安,东突厥汗国被纳入唐朝的羁縻体系。唐太宗说:“这足以弥补我在渭水的耻辱。”[58]
Remove ads


西突厥射匮可汗和统叶护可汗恢复与东罗马帝国的军事联盟,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把女儿优多西娅·欧皮菲尼娅公主(紫衣贵族)许配给统叶护(东罗马帝国史料称之为Ziebel,因统叶护被莫贺咄可汗暗杀,婚约作废[62]),并赠送给他大量财宝,共同对抗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并于628年击败萨珊波斯帝国,成功收复了塔里木河和阿姆河沿岸的南部边界。[63]西突厥的首都是楚河流域的碎叶城,位于今托克莫克东南约6公里处。627年,统叶护在汗国下属的可萨人和希拉克略的协助下,大规模入侵外高加索,最终攻占了杰尔宾特和第比利斯。630年4月,统叶护的侄儿步利设派遣突厥骑兵入侵亚美尼亚,他的将军乔潘答剌罕成功击败了刚败于东罗马的波斯军队。630年,统叶护被暗杀,迫使西突厥撤离外高加索。[来源请求]
西突厥汗国透过阿史那氏(634-639年)的行政改革实现了现代化,并被称为十箭汗国。[64]这个名字指的是可汗授予其两个组成部落联盟——咄陆五姓和弩失毕五姓——十位首领的“十支箭”。这两个部落联盟的土地被楚河分割。[64]这种分割滋长了分离主义倾向。不久,咄陆部首领库布拉特脱离了十箭汗国。他与咄陆部的关系可能存在,但尚未得到证实。唐朝向西突厥汗国及其诸藩属——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诸国发动了战争。公元640年,唐朝平定了高昌国,西突厥人败退。公元644年,唐朝攻打焉耆和攻打龟兹,西突厥被击败。[65][66]公元657年,唐朝将领苏定方征服了西突厥。[67]唐太宗于公元658年被拥立为突厥可汗。[63]
Remove ads
唐朝保留了阿史那氏的一位成员作为突厥的傀儡可汗。639年,阿史那结社尔谋害唐太宗未遂,唐太宗被迫迁徙突厥人。这些可汗在同僚中并不受尊敬,到699年,一个新的领导集团——突骑施成立。[68]
657年,唐朝皇帝得以沿着丝绸之路间接统治突厥。唐高宗了任命两位可汗统治突厥十支部。咄陆部由号称兴昔亡可汗统治,弩失毕部由号称继往绝可汗的可汗统治。咄陆五姓对应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弩失毕五姓对应咸海以东地区。突厥人如今拥有汉族头衔,并与他们并肩作战。公元657年至699年,草原地区统治者众多,势力弱小,分裂严重,在安西都护府统治下,小规模战争不断,直至突骑施崛起。
君主列表
东突厥汗国时期
西突厥汗国时期
羁縻时期
后突厥时期
延伸阅读
[编]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