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竹山照镜台

1981年時架設於臺灣南投縣竹山鎮延平里竹山沙東宮後山的銅鏡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山照鏡台map
Remove ads

23.770270°N 120.708156°E / 23.770270; 120.708156

事实速览 竹山照镜台, 位置 ...

竹山照镜台,为1981年时架设于台湾南投县竹山镇延平里竹山沙东宫后山的铜镜台,与民间故事嘉庆君游台湾有关,曾因九二一地震损坏而一度列为九二一地震国家纪念地

历史

由来

Thumb
照镜台记

竹山沙东宫所在的竹山镇延平里古称“东埔蚋”[1]林爽文事件福康安的军队曾在乾隆五十二年(1782年)冬进驻东埔蚋,当地遂产生嘉庆皇帝来过此的传说[2]

传说竹山沙东宫曾有一个池水如镜的池塘,若有少女对其梳妆就能变美[3]。地方民众将此地风水称“梳妆穴”[4]。1947年由丁得春编写的一书《嘉庆游台湾》记载传说嘉庆皇帝想游赏该处风水地理,便问一名老人是日出或日落时梳妆?但被误听“梳妆”成“西方”的老人回“日落”,嘉庆帝就叹气说“日出梳妆岀贵人,日落梳妆岀贱人”,便不前往[2]。另一版本是清朝官员受皇帝派来选妃,问竹山人说当地少女是“日升梳妆”还是“日落梳妆”,由于台语“梳妆”与“西庄”同音,答以“日落西庄”,导致皇帝误会当地少女不检点,就不考虑选妃[5]。此传说也改编成布袋戏剧《照镜山日落梳妆》[6]

兴建

Thumb
铜镜

1981年4月12日,因总统蒋经国到竹山沙东宫时询问县长刘裕猷美人照镜传说,庙方决定兴建一座有铜镜的看台作景点[3]。铜镜安装照镜山对面的凤凰山西麓[4]庙后的后山庭园[5]。镜子尺寸为六尺高四尺宽[4],可在夕阳西下映照出对面照镜山全景[5]。日久因铜镜受风雨侵袭,加上游客以手触摸以致蒙尘积垢,南投县政府便决定拨款加装亭阁,于1985年5月7日完工,于同年8月27日加设水池后由县长吴敦义剪彩[4]

重建

Thumb
照镜台望照镜山

九二一大地震后,照镜台附近地层错动,造出48米、宽13米、深9米的沟槽[7]。照镜台的台座、阶梯和铜镜、石柱都扭曲变形,但铜镜兀立在凉亭上没倒下,被视为竹山人的精神寄托,于是居民坚持保留[8]

2000年1月24日,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第一处处长陈德新来此视察,在听取镇长许文钦认为照镜台位于台3线旁又有停车空间且民众希望保护断层造成的原始地貌,同意将此列为九二一大地震建筑物地震公园[9]。为吸引观光,庙方特地赶在农历过年前在旁兴建新公厕,并在墙上打上可供经过台3线的游客望见的“九二一”大字[10]。4月11日,营建署派员勘查后,同意补助经费新台币550万元辟建为地震公园[11]。9月7日,负责规划地震纪念公园的书德工程顾问公司规划师林书德、建筑师周子艾在镇公所企画室主任刘锦德陪同下前来会勘[12]。10月4日,竹山镇灾后重建委员会、设计师现场勘查定案,决定月底前动工[13]

2001年3月20日,县府出版南投县六大观光风景线折页导览图,其中杉林溪风景线包含照镜台、永济义渡碑竹山紫南宫、万年亨衢碣等[14]。7月17日,行政院九二一震灾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检讨原提报十七处的九二一地震国家纪念地,决定选竹山照镜台、九二一震灾纪念斜塔台湾地理中心碑等十三处,剔除旧武昌宫遗迹[15]

2002年1月16日,九二一震灾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以地貌规模未达国家级标准为由,决定将照镜台、九二一震灾纪念斜塔从九二一国家地震纪念地名录除名[16]。8月27日,沙东宫秋祭之日,延平里居民举行照镜台公园整建完成活动[17]

Remove ads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