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三人称 (歌曲)
蔡依林2014年單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三人称〉(英语:The Third Person and I)是台湾歌手蔡依林的歌曲,收录于其第13张原创录音室专辑《呸》。该歌曲王永良作词、林俊杰作曲和制作[1]。该歌曲作为专辑第二支单曲于2014年11月10日由华纳音乐和凌时差音乐发行[2]。
背景
2014年9月5日,蔡依林表示新专辑已接近完成,预计于年底发行[3]。同年10月27日,蔡依林发行新专辑《呸》的首支单曲〈Play我呸〉[4]。
创作
〈第三人称〉的歌词描写现代人在面对人生或感情困境时,倾向以事不关己的态度逃避[5]。蔡依林表示,该曲呈现“跳脱一个状态,自己观察自己”的感觉,犹如自己演出蔡依林的角色,再跳出来观看,能更清楚地认识早期的不成熟、害羞和不善表达,这个过程是一种成长[6]。
蔡依林在制作过程中建议加入吉他的音色,并表示欣赏林俊杰对抒情歌曲的掌握和创作能力。她指出完成后对编曲效果感到满意,并补充该曲也传达“每隔5年或10年生命中都会有改变,促使人成长与进步”的讯息[5]。
音乐影片
2014年11月13日,蔡依林发布〈第三人称〉的MV,由傅天余执导,刘嘉玲参与演出[5]。蔡依林在片中分饰“女导演”和“女演员”,“女导演”以第三人称视角观察身陷爱情困境的“女演员”,而刘嘉玲则从另一个第三人称视角观看“女导演”。刘嘉玲所饰角色象征蔡依林心中具备人生智慧的理想女性形象,传达走过困境后的希望与可能性。蔡依林表示,希望女性能像刘嘉玲一样自信、清楚自身所求,以开朗态度面对困难[7]。
商业表现
评价
许常德评价〈第三人称〉为疗愈类型的新式歌曲,认为王永良的词作细腻,呈现三人关系中的出口。他指出蔡依林邀请刘嘉玲参演MV,再次展现其在音乐、人脉及定位上的累积和提升[10]。Freshmusic音乐杂志认为〈第三人称〉描绘分手现场中主角压抑情绪的表现,歌词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间切换,呈现主角的矛盾心境,最终难以分辨真实和虚构的自我[11]。
《联合报》记者颜甫珉表示,虽然是情歌,仍可看出蔡依林借此阐述专辑制作的转变历程,从过往依赖唱片公司到主导创作,呈现她用第三人称观察自身的转变,也延伸至MV中以导演视角观看自我,属于自我疗愈与创作的一部分[12]。腾讯娱乐评论指出,〈第三人称〉的吉他编曲带有独立摇滚风格,在林俊杰过往作品中少见。他认为歌曲虽曲式普通,但编曲营造出的氛围和歌词表现,使其具备作为主打的条件[13]。
PlayMusic音乐网乐评人Danial Chang表示,〈第三人称〉为摇滚风格的K歌,整体风格类似Coldplay的〈Magic〉或OneRepublic的作品,吉他、贝斯和鼓点构成的编曲和〈马赛克〉的钢琴伴奏形成对比[14]。PlayMusic音乐网乐评人贾旭认为蔡依林在低音处理上略显用力,进歌时效果突兀,但指出这首慢歌仍属蔡依林历年作品中的标准表现,快歌较为突出使慢歌显得薄弱。他肯定Kenn C的吉他编曲点缀和林俊杰的旋律表现[15]。
Remove ads
奖项
2015年5月15日,〈第三人称〉获选第五届全球流行音乐金榜年度20大金曲[16]。同年8月23日,该歌曲获得2014年度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港台地区年度金曲[17]。
现场表演
2014年11月22日,蔡依林参加录制中国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并演唱〈第三人称〉[18]。同月31日,她参加中视举办的“2015紫耀义大跨年晚会”,演唱该歌曲[19]。2015年3月25日,她参加“2015年QQ音乐年度盛典”,亦演唱该歌曲[20]。
幕后人员
- 林俊杰—配唱制作人
- 周信廷—制作协力、录音师
- 简爱—和声编写、和声
- Kenn C—吉他、键盘
- 李咏恩—录音师
- 白金录音室—录音室、混音室
- 荒原录音室—录音室
- 林正忠—混音师
发行历史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