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三届立法院院长选举

中華民國第三次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三届立法院院长选举于1996年2月1日举行。在此次选举中,分据政治光谱两端的民主进步党新党决定联手取得立法院院长职位,但因有立法委员跑票而以失败告终。

事实速览 第一轮以得出席过半票数(83票)得以当选 第二轮择前两高票以简单多数票数即能当选, 已登记选民 ...
Remove ads

背景

在1995年的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赢得了85席,比上届的95席有所减少,目前只占脆弱多数。而民进党则赢得54席,比上次增加3席。而新成立的新党则斩获21席,成为关键少数。除此之外,无党籍赢得4席。[1][2]随后民进党党主席施明德于1995年12月14日在立法院与新党核心人士进行一场“大和解”咖啡会谈,以争取赢得来年2月1日的立法院院长选举。[3]民进党希望透过和新党合作的同时策反一些国民党立委,先赢得立法院长,再逼迫国民党同意同组大联合内阁。由于当时立法院还握有行政院长同意权,使得这一计划具有可行性。[4]

投票

在立法院院长选举中,除了联合新党之外,施明德还打算拉拢国民党籍的台湾原住民立委参选立法院副院长,以求控制立法院。[5]原住民立委蔡中涵瓦历斯·贝林宣布支持在野党联盟,并支持蔡中涵为副院长候选人。[5]在第一轮投票中,刘松藩和施明德的得票数均为80票,需要第二轮投票。[3]在第二轮投票中,时任中央政策会执行长饶颖奇改采“人盯人”,防止二轮投票时再度跑票,重点对象甚至由党鞭亲自跟监。最后开票结果为刘松藩82票,施明德81票,民进党籍立委张晋城废票1票,国民党在蓝营立委欢呼声中惊险过关。[3]

更多信息 中华民国第三届立法院院长选举结果[3], 候选人 ...
Remove ads

后续

由于在此次选举中跑票,张晋城被民进党开除党籍。[6]而以此选举为契机,原住民族委员会得以成立。[7][8]尽管二月政改最终以失败告终,但由于李登辉担心任命行政院长会受到立法院的掣肘,进而无法有效地运行权力,因此决定推行双首长制[9]此后直至2016年,苏嘉全才成为首位担任立法院院长的民进党籍立委。[10]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