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特加穆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特加穆爾map
Remove ads

米特加穆尔阿拉伯语:ميت غمر,IPA:[ˈmiːt ˈɣɑmɾ])是埃及代卡利亚省的一座城市。它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支流达米埃塔河的河岸。它是铝工业的主要中心,占埃及总产量的70%以上,尤其是铝制器皿。米特加姆尔是代卡利亚省仅次于曼苏拉的第二大城市。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马穆鲁克时期苏菲派的中心。在现代,它被外国社区定居,并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抵抗法国和英国占领的事件。,2024年人口157,009。

事实速览 米特加穆尔 ميت غمر ...

历史

米特加穆尔的建城历史不确定,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其确切建城时间难以确定。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米特加穆尔(历史称Minyat Ghamr)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蒂玛王朝时期(10–12世纪)。当时,尼罗河东三角洲的土地分配给阿拉伯部落,如Banu Lakhm、Banu Judham,以及居住在米特加穆尔的Banu Shawar和Banu Hammam,以维持当地稳定。[1][2]

在马木留克时期,米特加穆尔隶属于东部地区,因土地拨给马木留克贵族而具有重要地位。公元1458年(863年伊斯兰历),由于部分阿拉伯酋长的越权行为,城市发生骚乱并遭破坏,当地长老前往开罗向阿什拉夫·伊纳尔苏丹投诉,苏丹派军队恢复秩序。米特加穆尔吸引了许多圣贤和修行者,他们的名声吸引了来自埃及各地的追随者,至今仍有15世纪的陵墓保存,如西迪·穆罕默德·瓦伊兹、西迪·卡利夫和“四十圣者”陵墓。在马木留克时期,苏菲在米特加穆尔享有显著地位。[3]

奥斯曼时期,米特加穆尔被并入达克赫利亚省,成为重要的尼罗河贸易中心。城市手工业发达,特别是铁匠和金银匠业,设有市场、作坊和行政管理系统。金银饰品的制作集中在银匠区,当时由“米特加穆尔的吉姆人”(dhimmi)掌握。土耳其旅行家奥利亚·杰尔比记载,米特加穆尔有4000户住宅、9座大清真寺、35座清真寺、7所学校、12个办事处、7座客栈和600间商铺。城市曾在哈耶尔·贝克时期遭到大火,阿拉伯酋长阿卜杜·达伊姆·本·巴克尔叛乱时焚毁了城市,这是米特加穆尔首次大规模破坏。[4]

1799年,拿破仑离开埃及前往叙利亚后,米特加姆尔爆发了一场大规模起义,由朝觐总督穆斯塔法·贝伊领导。他是埃及总督巴克尔帕夏的助手,后来被拿破仑任命为朝觐总督。这场起义的导火索是抗议法国军队在东部省的暴政,包括强征税款和没收牲畜。当穆斯塔法·贝伊得知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三世派兵抗法时,他感到时机成熟,便开始在东部省和三角洲地区传播革命的号召。他获得了一些阿拉伯贝都因人和著名的艾资哈尔酋长苏莱曼·法尤米的支持。1799年3月25日,叛军抵达米特加姆尔(Mit Ghamr),袭击了七艘从开罗前往叙利亚支援拿破仑的法国补给船,缴获了补给和武器,并杀死了船员。随后,法军炮轰了这座城市,弗朗索瓦·拉努塞将军奉命镇压起义,导致叛军溃散,城市被焚毁,财产被没收。同年6月,米特加姆尔的居民再次起义,与马穆鲁克人联手袭击法国军舰并夺取武器。6月5日,法军在卡夫尔内格姆(Kafr Negm)与叛军展开激战,造成130人死亡。拿破仑后来在米特加姆尔建立了永久驻军,并在尼罗河沿岸修建了堡垒和一座大型要塞,以控制三角洲地区。作为报复,法国将军拉努塞放火焚烧了米特加姆尔,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摧毁了该。[5]

在穆罕默德·阿里时期,米特加穆尔经历了工业和教育的复兴。城市建立了一个棉纱厂,拥有75个纺车和50个棉捻机,属于尼罗河三角洲工业网络的一部分,以支持纺织业。同时建立了一个靛蓝工厂,生产的靛蓝用于本地,并将剩余产品运往开罗进行销售。这些工厂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巩固了城市的工业地位,延续至今。[6]

1837年,米特加穆尔开办了一所小学,教授法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以及数学和历史等课程,穆罕默德·阿里聘请了多位著名艾资哈尔学者监督学校事务。但该校于1846年因埃及-奥斯曼战争而关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米特加穆尔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外籍人士),包括法国人、意大利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等,他们应阿里家族统治者的邀请或在英国占领期间的监督来到这里。到19世纪末,这些外国居民超过200人,按当时城市规模算是相对较多。根据1902年的人口普查,外国居民数量上升至359人,并继续快速增长。此期间,米特加穆尔的经济、文化活动显著增加,基础设施因外国社群的存在而得到发展。[7]

1902年,米特加穆尔发生了一场持续12天的大火,并蔓延到周边村庄。这场火灾造成超过5,000人死亡或受伤。事件发生后,埃及多位名人呼吁捐款以重建城市并帮助居民,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作家穆斯塔法·卢特菲·曼法卢提和伊玛目穆罕默德·阿卜杜。他们指出:“事故并非小事;受伤人数超过五千,包括失去家人的儿童,以及机器和资本被毁的商人和工匠,他们无法重新生活,除非得到兄弟们的帮助,否则将成为流浪者或乞丐。”在全国捐款帮助下,米特加穆尔得以重建,避免了灭绝的命运。这一事件也成为埃及诗人如艾哈迈德·肖奇、哈菲兹·易卜拉欣等人的悼诗主题。[8]

米特加穆尔曾抵抗英国军队,尤其针对铁路线路。负责东三角洲地区的威尔逊将军派遣火车修复铁路损坏,但遭到当地居民埋伏,他们切断了前方的铁路。英国增援部队尝试干预,但在居民的强力抵抗下被迫撤退。随后发生的冲突中,英国军队声称杀害了30人,又在分散新的破坏尝试时杀死50人,额外增援期间又有10人遇害。尽管英国镇压了起义,威尔逊承认米特加穆尔在一段时间内仍未完全被英国控制,铁路也持续成为当地抵抗的目标。 [9]

在1919年革命期间,米特加穆尔与泽夫塔、法拉斯库尔和米尼亚一道宣布脱离埃及苏丹国独立,成立“米特加穆尔苏丹国”,由城市显赫人物艾哈迈德·贝伊·阿卜杜担任苏丹。幸存的高中和大学生组成了新成立的卫队。在两周的独立期间,没有发生盗窃或袭击事件。城市内穆斯林与基督徒共同参与多次示威,封锁铁路并组织联合抗议。部分铁路和车辆修理工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改装为为英国生产武器和炸弹,但其中500名工人罢工并加入示威者。每次示威后,参与者会召开会议计划下一次游行,有时在清真寺,有时在教堂,以示宗教间团结。这一民众运动一直持续到英国骑兵部队到达,由谢泼德先生指挥,该部队成功终止独立,并禁止未经授权出入城市。[10]

约瑟夫·贾迪宣布泽夫塔共和国成立后,英国派遣增援军攻占泽夫塔失败后撤退至米特加穆尔重组,以准备新的攻击。然而,他们遭遇了米特加穆尔居民的激烈抵抗,迫使英国派遣澳大利亚骑兵镇压骚乱,并确保重新掌控城市。同时,英国使用装甲火车保护铁路和保障军事供应,这些火车在当时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1]

Remove ads

米特加穆尔的历史文化遗产

米特加穆尔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城市曾三次被毁(1518年、1799年和1902年),导致许多古迹消失。[1][7]

法国桥 (French Bridge)

Thumb
法国桥

法国桥是连接米特加穆尔与加尔比亚省泽夫塔的唯一通道,由法国巴黎Daydé & Pillé公司建造,于1907年英国占领期间建成,以便运输武器和弹药。桥长约417米,可开闭通行船只。在赎罪日战争期间,埃及防空部队在民众协助下成功击落攻击桥梁的飞机。[12]

达伍德·贝伊·萨拉马宫 (Dawoud Bey Salama Palace)

Thumb
达伍德·贝伊·萨拉马宫

建于1926年,为法国裔米特加穆尔著名人士达伍德·贝伊·萨拉马建造。宫殿曾是城市民族民主党的总部,由地下室、两层主楼及屋顶上的一层组成,四周有大型花园和高墙。建筑风格融合希腊、罗马、安达卢西亚、马什里克阿拉伯和文艺复兴元素,是埃及建筑风格最丰富的宫殿之一。[7]

哈马德酋长清真寺 (Emir Hammad Mosque)

Thumb
哈马德酋长清真寺

建于奥斯曼时代1615年,是米特加穆尔古老的伊斯兰建筑之一。清真寺为挂式庭院结构,四周环绕四个艾文(Iwan),带两层尖塔和精美木制讲坛。建筑风格类似马穆鲁克学校建筑,清真寺是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唯一保存的角落建筑,高出地面,长31.65米,宽14.50米,最大艾文面向圣地方向。[7]

圣母玛利亚教堂 (Church of the Virgin Mary)

Thumb
圣母玛利亚教堂

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之母海伦娜皇后建于4世纪,但多次重建,最后一次在1881年,依然保持拜占庭风格。教堂内藏有银装圣书、十字架、古老香炉和珍贵木质圣杯座,是埃及及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教堂之一。[13]

加姆里尖塔 (Al-Ghamry Minaret)

加姆里尖塔

建于1499年的马穆鲁克时代尖塔,是埃及现存最古老的双头尖塔。可能是开罗以外首座马穆鲁克风格尖塔,1963年尖塔顶部倒塌,后来修复。[7]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