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粜籴村

臺灣屏東縣竹田鄉轄下的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糶糴村map
Remove ads

22.5790436°N 120.5287363°E / 22.5790436; 120.5287363

事实速览 粜籴村粜籴邨 旧称:达达, 国家 ...

粜籴村台湾客家话四县腔:tiau tag cunˊ;台湾话Thiò-tia̍h-tshuan拼音Tiào Dí Cūn注音ㄊㄧㄠˋ ㄉㄧˊ ㄘㄨㄣ-),位于台湾屏东县竹田乡南部,“粜籴”二字系客语及台语旧时用语,“粜”卖出米,“籴”买入米,随着国语的普及,现今客语及台语普遍使用卖米和买米代替粜米和籴米。用“粜籴”当村名,颇为罕见[1],为普遍不使用之生僻字,故在网络上小有名气[2][3],与火烧店小脚腿大脚腿芝芭里共称“台湾怪地名”。[4][5]

Remove ads

命名和历史

命名由来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为客家先祖最早于现今竹田乡所开发的村落。当时作为客家人民之米仓,也是六堆地区米谷杂粮买卖聚集地,利用龙颈溪的水路运输,连接东港溪至东港接驳大船至中国大陆唐山地区[6],因此于粜籴村建立河港(现今达达港遗址),并以“买卖米谷”为村庄名称(“粜”:意卖谷,“籴”:意买谷),并沿用至今。其中达达港旧遗址现为水闸门。在溪边矗立以红砖造的古朴“敬字亭”,专为焚化字纸的亭炉,显示客家人“晴耕雨读”深具崇儒敬圣的精神。

地理

三和路上之昌安桥(龙颈溪)以北部为达达庄,南部为仑子。全村位于屏东平原村庄北部为履丰村,以东为竹田村,以西为大湖村,以东南为竹南村,以西南为泗洲村

文化、设施与景点

文化资产

垃圾车运点

  • 粜籴村丰兴路永兴路口(T91120002路线第51号清运序)
  • 粜籴村永兴路2号、土地公庙前(T91120002路线第52号清运序)
  • 粜籴村陈火生屋前路口(T91120002路线第53号清运序)
  • 粜籴村仑上通明宫(T91120002路线第54号清运序)
  • 粜籴村通明宫后桥回转(T91120002路线第55号清运序)
  • 粜籴村三程路刘屋前路口(T91120002路线第56号清运序)
  • 粜籴村昌安桥(T91120002路线第57号清运序)
  • 粜籴村南进路废弃养猪场(T91120002路线第58号清运序)
  • 粜籴村村办公处前(T91120002路线第60号清运序)
  • 粜籴村南进路陈树祯屋前(T91120002路线第62号清运序)[9]

社区营造

粜籴村于1972年成立粜籴社区理事会,当时由社区推选地方贤达担任理事,掌管社区事务,并于振福路建造单层集会所,永兴路建有活动中心。于1980年取得永久性之生产建设基金伍拾万元,及至1983年振福通明宫改建,地面一层成立粜籴村长寿俱乐部。1993年3月10日获淮立案成立人民团体为粜籴社区发展协会。[10]

现状

粜籴村人口外移、老化严重,还曾有全年没有新生儿的情形。故在客委会经费与县府支持下,地方相当期待粜籴村未来将能串连周边景点,让粜籴达达港遗址与历史建筑风华重现。屏东县客务处指出,粜籴达达港水环境工程有向客委会争取经费,总计以一千六百三十万元改造达达港亲水空间于2018年1月19日开工[11](全名“竹田乡粜籴村达达港水岸环境场域工程案”[12]),并已于2018年10月25日完工、开放[13]

交通

粜籴村多为乡村地,故少有公共运输抵达此。

道路

  • 永兴路
  • 三和路
  • 三民路
  • 振福路
  • 南进路
  • 国道三号竹田系统交流道
  • 台88线竹田系统交流道段
  • 乡道屏81-2线
  • 乡道屏82线
  • 乡道屏83线

河运

  • 龙颈溪
  • 东港溪
  • 达达港(已废弃成为遗址)

铁路

公车

脚踏车道

  • 竹田自行车道 粜籴村路段(屏81-2线-永兴路-三和路-三民路)

资料来源和脚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