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命令与征服系列
即时战略游戏系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命令与征服(英语:Command & Conquer,中国大陆译作“命令与征服”,香港和台湾译作“终极动员令”,简称CNC或C&C)是由美国Westwood工作室为PC发行的一系列即时战略游戏及三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3]。艺电收购Westwood工作室之后,将本系列扩张成数个系列的共同商标,目前此系列游戏由模拟人生工作室所开发。本系列游戏是史上最畅销的即时战略游戏季系列,系列下的游戏总发行量超过3500万套[4]。
此条目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2015年12月14日) |
Remove ads
该系列最早的一款游戏《命令与征服》于1995年8月31日发行,随后其系列在北美、欧洲及澳洲极为盛行,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系列游戏主要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发行,但也有许多衍生版本在Mac OS和其它平台上发行。1998年Westwood工作室被EA收购,EA将原维珍互动旗下的尔湾工作室改名为Westwood Pacific(后更名为EA Pacific)交由Westwood Studios管理。最后在2003年被关闭,并且与Maxis合并为EALA,一部分成员离开并且创立了另一家工作室岩石壁画。
至2013年止,《命令与征服》系列共发行11套游戏,其中最新的游戏为2013年发行的免费RTS游戏《命令与征服》。
Remove ads
子系列
- 《命令与征服》
- 《命令与征服:隐秘行动》(Command & Conquer: The Covert Operations)
- 《命令与征服:最后的幸存者》
- 《命令与征服:叛逆者》
- 《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之日》
- 《命令与征服:火线风暴》(Command & Conquer: Tiberian Sun: Firestorm)
- 《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之战》
- 《命令与征服4:泰伯利亚的黄昏》
- 《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联盟》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反戈一击》(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Counterstrike)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 绝地逢生》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3》
- 《命令与征服:将军》
- 《命令与征服 (2013年游戏)》(已中止开发[5])
年表
1995 | 命令与征服(又称:泰伯利亚黎明) |
---|---|
1996 | 命令与征服 – 隐秘行动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 | |
1997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 – 危机任务(EA在另一处翻译成:反戈一击)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 – 绝地逢生(EA在另一处翻译成:劫后余生) | |
命令与征服:最后的幸存者 | |
1998 | 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 Retaliation |
1999 | 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之日 |
2000 | 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之日 – 火线风暴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 | |
2001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 - 尤里的复仇 |
2002 | 命令与征服:叛逆者 |
2003 | 命令与征服:将军 |
命令与征服:将军 - 零点行动 | |
2004 | |
2005 | |
2006 | Command & Conquer: The First Decade |
2007 | 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之战 |
2008 | 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之战 - 凯恩之怒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3 | |
2009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3 – 起义时刻 |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3 – 指挥官挑战模式 | |
2010 | 命令与征服4:泰伯利亚的黄昏 |
2011 | |
2012 | 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联盟 |
2013 | 命令与征服 (2013年游戏) |
2014 | |
2015 | |
2016 | |
2017 | |
2018 | Command & Conquer: Rivals |
2019 | |
2020 | Command & Conquer Remastered Collection |
注:以在北美地区上市日期为准。
除此之外,《命令与征服》系列还包括一本小说(《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之战》,Command & Conquer: Tiberium Wars)和四集动态漫画(《命令与征服:动态漫画》,Command & Conquer: The Motion Comic)[6]
Remove ads
下表是官方发行的游戏合集。
Remove ads
另:命令与征服有一些未成功开发的游戏,见下表。
《命令与征服:塔西佗的预言》是愚人节玩笑。
Remove ads
三者游戏方式比较
虽然命令与征服各系列的剧情是独立的,但操纵方式大同小异。
最初Westwood工作室从沙丘2(Dune II)的架构中建立了《命令与征服》的核心架构,之后的数套游戏对此界面仅有极小的变化,
直到《命令与征服:将军》将游戏界面大幅度的改变,在网络上造成许多网友争论,且许多系列迷宣称将军系列不是一套命令与征服游戏。
随着《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之战》的释出,游戏再度回归传统界面。
游戏中的建筑物被用来生产资源和生产单位,游戏中建筑和其它部队相较之下比例过小,其中以《红色警戒》最为严重,而步兵单位也相对偏大。
《命令与征服:叛国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建筑物隐藏在地底下,但却造成了更大的问题,因为建筑可以被紧密的建筑在一起,建筑某些部分会发生重叠的现象。
传统命令与征服系列中玩家必须在右侧的建筑栏中点击欲建造的建筑物,建筑物便开始倒数建造时间,建造完成时,玩家必须再按一次该建筑,然后将它放置于地面上,这时玩家可以透过地面上的方块来判断是否可以在该处放置建筑,选定位置后建筑便会在一秒内置筑完成。
而将军系列则将建筑改为由推土机和工人来建造,给予了可在地图任何一处建造建筑的优势,但这些单位没有武装能力而且非常脆弱。玩家也可以旋转建筑物的方向来决定新单位从特定方向出现。
突击队员单位(commando unit),俗称“英雄”,是命令与征服系列的一项特色,每个阵营都具有其突击队员单位,他们具有特殊的能力。
- 《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之日》中,GDI的突击队员单位为鬼影部队(Ghost Stalker),带着小型的轨道枪和摧毁任何建筑的炸药包。而Nod的突击队员单位为生化人突击兵(Cyborg Commando)与异变劫机者(Mutant Hijacker);前者拥有远大于一般电子生化兵的强大火力,后者则持有窃取敌人所有交通工具的能力。
- 《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之战》中,GDI和Nod的突击队员拥有克步兵的机枪,次要武器是能摧毁建筑或是大型足部机甲的C4炸药包以及喷射跳跃背包和隐形装置。新阵营思金人(Scrin)的英雄单位为智者,可以进行心灵控制,改变单位所属阵营,还可以传送部队至前线。
- 《命令与征服3:凯恩之怒》为泰伯利亚之战的资料片,新增了全球征服模式,并且添加了6大次派系,Nod与GDI的英雄单位没有特别变化,而Scrin次派系旅行者-59则拥有特别的“超凡者”英雄单位,除了智者的能力之外还能区域性控制部队。同时各派系也增加了超大型史诗载具。(GDI的MARV,Nod的救世主与Scrin的六足灭绝机甲)
- GDI旗下的次派系
- 钢爪:不能建造音波类武器,步兵没有区域装甲兵、狙击手、突击队员等,拥有GDI不能建造的特殊机甲类载具,采矿车能驻防一队步兵,防御者加农炮可以升级轨道炮升级来弥补没有音波塔的缺陷。
- ZOCOM:音波武器专家,拥有特殊步兵升级泰伯利亚力场装,升级后能使除区域突击队(已对泰伯伦矿免疫)与突击队员以外的士兵对泰伯利亚矿的伤害完全免疫,ZOCOM采矿车能发射火箭,ZOCOM奥卡战机发射反载具音波弹,ZOCOM重装粉碎者可以过载发射一发威力巨大的音波,但是载具会失效一段时间。(如果邻近的盟友是GDI或其次派系,力场装也能同时升级队友的能力),但是缺少炮兵部队。
- Nod旗下的次派系
- 黑手:不能制造任何飞行载具与任何隐形单位,激进份子转为“圣徒”,拥有更强的战斗能力跟投掷幻觉手榴弹(与激进份子小队的圣徒不同,激进份子小队的圣徒在攻击时会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投掷幻觉手榴弹,但是黑手的圣徒需要手动点选目标位置投掷幻觉手榴弹),黑手部队跟火焰坦克已被训练至等级1,突击队员能制造两个,已被直接训练到等级3,能透过秘密圣坛升级净化火焰将火焰强化至蓝色。
- 凯恩之印:觉醒者、泰伯利亚部队与智能生化兵三种新步兵类型,均不受火力压制,觉醒者能发动EMP攻击,智能生化兵能发动更强的EMP攻击,缺点都是制造费用高且每队人数较少。
- Scrin旗下的次派系
- 死神-17:不能制造破坏者战舰与行星突击航母,特别的生长刺激器除能加速泰伯伦矿生长之外每5秒能提供15$的资金,杀手机甲直接升级为“破片机甲”,还能升级深蓝碎片强化攻击,死神三足机甲拥有更强的防御而且可以吸取泰伯利亚矿发射更强的激光攻击,所有采矿车都有护盾。
- 旅行者-59:狂热者与超凡者都能控制敌方部队,前者不能控制较高等的单位与空中部队,也不能区域性控制,后者仅有超级武器跟防御建筑不能控制,能升级步兵、破坏者战舰与行星突击航母的移动速度。不过旅行者-59部队缺少护盾科技是最大的缺陷。
Remove ads
- 在《红色警戒》盟军的突击队员为谭雅(Tanya),而苏联的突击队员为沃尔科夫。沃尔科夫仅仅在资料片中的几个任务中出现,在遭遇战中苏联的突击队员为谭雅。
- 在《红色警戒2》中,盟军的突击队员单位为谭雅(Tanya),她负责进行特种任务,能在一击内杀死所有步兵,并能放置炸药破坏建筑;而苏联的突击队员单位为尤里(Yuri)。
- 在《红色警戒2:尤里的复仇》中,由于尤里背叛苏联,苏联的英雄单位由菁英战斗兵鲍里斯(Boris)所取代。独立出来的尤里阵营的突击队员单位为尤里X(Yuri Prime),除了能控制敌方单位外,还可以控制敌人部分建筑。
- 在《红色警戒3》中,盟军的突击队员单位依旧是谭雅,她拥有时间腰带,可以让自己随时回到几秒钟前的状态;苏联的突击队员单位则为娜塔莎(Natasha),能力与鲍里斯相近,可杀死敌方载具的驾驶员使其成为中立的状态,并可由己方步兵所占领使用;昇阳帝国的突击队员单位为百合子Ω(Yuriko Omega),她拥有强大的超能力,以心灵作为武器,也是唯一可以攻击空中单位的突击队员单位。
- 《命令与征服:将军》中,每个阵营皆具有一名突击队员单位,且他们在移动或不动时能保持隐形。美军的突击队员单位为贝顿上校(Colonel Burton),他能利用刺刀攻击并设定C4炸药摧毁建筑,中国的突击队员则是电脑骇客黑莲花(Black Lotus),她具备快速占领敌军建筑的能力,且可以瘫痪敌方载具或是从敌方补给站窃取资金,全球解放军的突击队员单位为贾曼·卡尔(Jarmen Kell),他是一名老练的狙击手,能够杀死敌方载具的驾驶员,让他成为无人控制的状态并由己方步兵占领。
- 2013年《命令与征服》的“将军2”部分中,每个阵营皆具有一名突击队员单位。欧洲联盟的突击队员单位为格哈德·克劳斯上校(Col. Gerhardt Krause),可通过技能瞬间增加攻击频率及威力;亚太联军的突击队员单位为手持狙击步枪的“幽灵之刃”俞贤贞(Yu Hyun Jung, The Ghost Blade),匿迹,可通过技能一发摧毁载具、投掷手榴弹等;全球解放军的突击队员单位为操作者(The Operative),匿迹,自身并无攻击性,但可通过技能引爆单位。
超级武器是命令与征服系列的一大特色:
在泰伯利亚系列中,GDI的超级武器是离子炮(Ion Cannon),而NOD兄弟会的超级武器是核弹和其后的泰伯伦催化弹。在首两集命令与征服(即泰伯利亚黎明)和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之日中,无论是GDI还是NOD的超级武器,其威力都不足以和本系列中其他超武相比,仅能摧毁一个小范围的步兵、车辆和建筑。但在第三集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之战,超级武器的威力被大幅增强和其覆盖范围变得广阔。同样地,在命令与征服3登埸的思金人(Scrin),他们的超级武器是裂缝产生器(Rift Generator),能够在目标区域创造一个小型黑洞,把所有东西吸进外太空。
《红色警戒》中,盟军和苏联皆可建造一个导弹发射井,但它的威力不足以和系列中其他超级武器相比,仅能用来摧毁步兵、轻型车辆和建筑,双方各有一项支持型的超级武器,盟军拥有可传送车辆的超时空传送仪,苏联则有能保护车辆的铁幕装置,但两者皆有其缺点:被超时空传送仪传送的单位在一段时间后便会回到原处,而铁幕保护的车辆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
《红色警戒2》将超时空传送仪与铁幕装置强化,两者皆可一次影响多个单位,被传送的单位也不会回至原位,盟军的导弹发射井被改为天气控制器,能在指定区域产生一个大型的闪电风暴并摧毁该处的单位及建筑,苏联则有了核弹发射井,发射核弹后会在地面上残存辐射伤害敌方的单位。而尤里具有心灵控制器,可将敌方的单位转变为自军单位,且对该区域的建筑带来极大的伤害;尤里的支持型超级武器基因突变器能将敌军步兵突变为己方狂兽人。此外,在资料片中,三个阵营都新增了类似铁幕装置的力场护盾,不同的是,力场护盾只能用来保护己方的建筑免于攻击,而且使用期间和之后基地会停电一段时间。
《红色警戒3》盟军的超级武器改为质子对撞机,能够释放5发聚焦的质子和反质子光束,对敌方单位及建筑非常有效(炮弹具有类似命令与征服3中Scrin母舰的传染性,但无法对空),苏联的超级武器改为真空内爆弹(爱因斯坦被抹杀后没有核反应理论),一种能将目标内所有物品吸入并摧毁的武器,昇阳帝国的超级武器为超能波毁灭装置,一种利用6个百合子克隆人的心灵力量将敌方建筑单位摧毁的装置。
将军系列仍然保有命令与征服超级武器的特色,且可建造的超级武器不再只限制为一个,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玩家可以建造无限的超级武器,但在遭遇战和多人联机游戏设定中,可以设定超级武器的建筑限制。
美国拥有类似GDI超级武器的离子炮,但相对于仅有极短爆发的GDI离子加农炮,美国的粒子上行炮可控制移动路径。粒子上行炮具有非常小的攻击范围,通常用来摧毁密集的敌军单位,对于移动中的单位也具有很大的杀伤力,粒子炮也会拖出一条燃烧轨迹。粒子炮是游戏中充能最快的超级武器。
中国拥有核弹,与苏联的核弹相同,核弹能在一瞬间造成强大的攻击,并留下大量的辐射线,而中国的核弹可以波及空中部队。但核弹对于全球解放军建筑的杀伤力有限,因为解放军的建筑被摧毁后会留下地下通道并重建,因此它们能无损失的快速重建建筑。
全球解放军的超级武器为生化死雨风暴(SCUD Storm),攻击时会从发射台发射九枚带有生化弹头的飞毛腿导弹,并且对攻击区域造成大量的生化伤害。
在资料片《零点行动》中,各将军的能力将会影响超级武器的效果,例如美国超级武器将军的离子炮造价较低,且威力较强,全球解放军的生化将军所发射的生化死雨风暴,其残留的毒素更具杀伤力,炸药将军的导弹不带生化伤害,但被命中所受的损伤提高,隐匿将军的超级武器所在地则隐形,让敌方极难侦测出它的位置,中国核子武器将军的核弹爆炸威力较大,造价较低,而且残留的辐射线更具杀伤力。
系列剧情关系
Westwood工作室设计红色警戒系列为泰伯利亚系列的前传[10],在红色警戒里苏联的任务中,凯恩曾经以斯大林神秘顾问的方式现身,凯恩在当时试图要煽动盟军与苏联的战争,以达到兄弟会的目标[11],而斯大林的顾问纳迪亚显然地也是Nod兄弟会的成员之一。在盟军的战役任务中,一个新闻记者正在报导盟军在希腊的失败时突然提到联合国正在建立一支军事武力来解决未来的全球冲突[12],而这支军队被认为是GDI的先驱。
一般认为,命令与征服是以一个平行的宇宙存在的,如果在红色警戒中苏联获胜,苏联将会支配整个欧亚大陆,接着凯恩随后地控制这个帝国或对其苏联的统治毫无兴趣而离开。相反地,如果盟军赢了战争,那剧情就会延续至红色警戒2的剧情。但这个理论还是有问题的,泰伯利亚黎明里面表示Nod兄弟会是从非洲来的组织,和苏联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他也没有理由将斯大林杀害,并在那之后离去。而在GDI的动画曾经出现GDI会员国的地图,而俄国是其中之一,这部分剧情关系有相当多的矛盾。还有就是游戏的全球地图,在红色警戒中希特勒已经不存在,这表示二次大战也许根本不存在,也就不会后续游戏里的现代全球地图。
命令与征服的设计者Adam Ishmael Isgreen表示泰伯利亚黎明是延续红色警戒盟军的剧情[13],而红色警戒2的剧情则是在另一个平行的宇宙发生[14],这是在《泰伯利亚的侵袭》中尝试篡改历史的结果,这款游戏原本预定是泰伯利亚之日:火线风暴的续集,但已经终止开发[15]。他也表示尼古拉·特斯拉的实验最终导致泰伯利亚矿和思金人的到来[16]。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