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Remove ads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为革兰氏阴性球状变形菌,发现于纳米比亚大陆架的海洋沉淀物中。它是目前发现最大的细菌,半径0.1—0.3 mm(100—300 µm),有时达0.75 mm(750 µm)。[1][2]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的细胞大到可用肉眼观察,虽然它是有记录最大的细菌,但于刺尾鱼肠道内发现的费氏刺骨鱼菌英语Epulopiscium fishelsoni较其稍长,但更窄。纳米比亚嗜硫珠菌与费氏刺骨鱼菌皆具有极度多倍体(extreme polyploidy)。至于已知基因体最小的细菌为Candidatus。

事实速览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Thiomargarita意为“硫磺珍珠”,根据其细胞的外观而命名,其细胞中包含硫磺微粒,并散射入射光,使细胞反射出珍珠般的光泽。象许多球菌(如链球菌)一样,它们细胞分裂时,细胞排成一个单轴,呈链状,这样更加像珍珠链。其种加词namibiensis意为“纳米比亚产的”。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