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红色警戒 (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红色警戒》(英语:The Thin Red Line,中国大陆译《细细的红线》,香港译《狂林战曲》)是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所执导的电影,于1998年上映。剧情描述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红色警戒》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并入围7项奥斯卡奖。影片改编自詹姆斯·琼斯 (作家)所著的1962年同名小说,也是该小说的第二部改编电影,首部为1964年安德鲁·马顿(Andrew Marton)执导的黑白电影。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5年4月25日) |
Remove ads
Remove ads
剧情简介
在大规模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美国陆军第25步兵师27团2营的C连因设法要从日本军手中夺下210号高地,全连从登陆开始到持续数月筋疲力尽的厮杀与流血,从丛林中巡逻侦察到夜宿野地和受伤躺在医院,一直到生存者最后的离去,皆被深刻且真实地在片中描绘出来。
这种生命与共同仇敌所产生出的情感对这一连士兵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夺回阵地的喜悦。西恩·潘(Sean Penn)在红色警戒中饰演士官长威尔士,为一位沉默而愤世的杀敌高手。上尉布格由艾理斯·寇迪(Elias Koteas)所饰演,他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希腊裔美国人,终于以身为军人的使命感而减轻了他为战争而沾满血腥所产生的罪恶感。吉姆·卡维佐(Jim Caviezel)饰演一位出生在肯塔基州的理想主义者伟特。在重新加入C连不久后又临阵脱逃。班·卓别林(Ben Chaplin)饰演贝尔,他深爱著妻子却又担心妻子在分开期间投入他人怀抱。上校托尔由尼克·诺特(Nick Nolte)所饰演,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领导者,下令要攻下210号高地,纵使要牺牲无以数计的士兵性命或是整个C连也在所不惜。
Remove ads
制作
票房
《红色警戒》于1998年12月25日首映,虽然只限于五间电影院,《红色警戒》的首个周末票房为$282,534美元。这部影片后来于1999年1月15日在1,528间电影院广泛上映,当时首个周末票房为970万美元。《红色警戒》的全球票房总共为98,126,565美元[3]。
评价
《红色警戒》获得的评价普遍都是非常正面的。烂番茄的电影评等给予《红色警戒》78%的正面评价,顶尖评论家的评价更达到95%的正面评价[4],Metacritic的评价则为78分[5]。影评人吉尼·席斯科(Gene Siskel)形容《红色警戒》为“当代最优秀的战争片,超过美国著名导演史提芬·司匹堡于同一年稍早上映的战争片《抢救雷恩大兵》,甚至可能是1986年奥利弗·斯通执导的《杀戮战场》以来最出色的战争片[6]。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并未如此喜欢《红色警戒》,只给予《红色警戒》三颗星的评价,他说“他对《红色警戒》感到困惑,并认为《红色警戒》其实是未完成的电影”[7]。因为透过电影的风吹草动野外影像,显现当时美军面对日军埋伏时恐惧也紧张的伤叹,影评人理查·威廉姆森(Richard Corliss)在他的《时代杂志》影评中写道:“一些电影让故事情节真实,而这一部电影则表达出情感的真实,维持智慧的心里历程,也是泰伦斯·马力克上一部电影《天堂之日》以来最赏心悦目的作品之一”[8]。迈克·克拉克于《今日美国》中给予《红色警戒》四星级的满分评价[9] 。欧文·葛雷博曼(Owen Gleiberman)在《娱乐周刊》的影评中给予《红色警戒》B-的评价[10]。
Remove ads
奖项
《红色警戒》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影片奖、最佳音效奖与最佳改编剧本奖的提名,总共入围7项大奖,虽然《红色警戒》最终未能赢得任何一个奖项[11]。然而,这部电影后来于1999年在第4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中荣获最佳影片金熊奖[12][13]。《红色警戒》于1998年被国家影评人协会颁发最佳摄影奖[14]。《时代杂志》排名在1998年十大最佳电影名单中将《红色警戒》列为第6名[15]。《芝加哥读者报》(Chicago Reader)的电影评论家乔纳森·罗森鲍姆(Jonathan Rosenbaum),将《红色警戒》视为1999年第2最喜欢的电影[16]。美国导演马丁·史柯西斯在罗杰·埃伯特的电视节目中《红色警戒》将列为20世纪90年代中他第2喜爱的电影[17]。泰伦斯·马力克也入围美国导演公会(DGA-the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最佳导演奖[18]。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