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1](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又称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2],是通过介入导管技术将人工主动脉瓣膜送至主动脉根部并释放固定,以替代病变主动脉瓣功能的微创治疗技术[3]。此置入人工瓣膜的技术并不涉及摘除自体主动脉瓣,新瓣膜被设计成能够展开并固定在原有的主动脉瓣的瓣叶上,称为瓣中瓣(valve-in-valve)技术[4][5]。
一般的方法是将置换的瓣膜经腹股沟处的股动脉导管,向上达到升主动脉。这一技术取代了更具创伤性的开胸手术。两者的术后生存率相持平,但是经导管术的中风风险更高。
早在2002年,经导管术就在欧洲开始发展。这一技术对于提高罹患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成效。此项技术在美国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仍未被FDA所批准。
在合并严重主动脉狭窄的高危患者中,经导管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术后1年生存率上相近,虽然两者操作的风险大不相同[6]。经导管术相比外科手术有更高的中风风险(5.5% vs 2.4% 术后30天; 8.3% vs 4.3% 术后一年)[7]。
在2010年,美国对于358名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经导管术后的1年生存率比外科手术高20%(50.7% vs 30.7%),其死亡率或再次入院率也较外科手术低(42.5% vs 71.6%)[8]。这项技术称作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植入的是牛心包来源的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在欧洲,市场上有两种主流设备获得了欧盟CE标志认证,可供医生选择植入适合的患者中。
参考
更多内容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