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民主同盟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黨派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民主同盟
Remove ads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原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二的民主党派,该党是现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大党,盟员总人数在民主党派中排第一,在全国政党中排第二。

事实速览 中国民主同盟, 中央主席 ...
Remove ads
Thumb
民盟中央所在地

民盟创立于1941年,成员最多时由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乡村建设协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六个政治团体组成,形成“三党三派”的格局。

1944年9月10日改为现名并延续至今。1946年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参加制宪国民大会而被开除出联盟。其后中国农工民主党也脱离联盟成为独立党派。 其早期盟员多来自学者和民主人士。目前,其盟员主要来自以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士。截至2022年,民盟共有党员34.83万人,是中国党员人数第二多的政党和最大的民主党派。

Remove ads

发展历史

总结
视角
Thumb
1947年10月,国民政府宣布取缔中国民主同盟,中共及民盟强烈声讨。

1939年10月13日,国民参政会中一部分无党派和中间党派参政员张澜黄炎培沈钧儒罗隆基章伯钧等,在重庆发起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

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上清寺特园秘密开会,将统一建国同志会改建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要参加者和组织为无党派人士张澜,中国青年党中国国家社会党(后改称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与其他无党派人士结合,建立政党联盟,其机关报《光明报》于同年9月18日在香港发行,由梁漱溟主持。10月10日,在《光明报》刊登启事宣布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并发表了梁漱溟起草的《成立宣言》和《对时局主张纲领》。在《成立宣言》中,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为国内在政治上一向抱民主思想各党派一初步结合”,结合动机是看到国家“不得协力制敌,甚而至于内力相销”,曾“宛转之尽力,而卒未有补”,担忧国人丧失抗战前途,因此“自为结合,以作团结全国之始”,今后要促进民主抗战团结,认为当时中心问题是国家的统一,要实现国家统一,“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3]

1941年11月16日,在召开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二次大会的前一天,张澜、章伯钧、罗隆基、左舜生在重庆召开茶会,公开宣告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特园召开全国代表会议,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同年10月,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中选出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张澜依然被推选为主席,左舜生为秘书长,章伯钧为组织委员会主任,罗隆基为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梁漱溟为国内关系委员会主任,张君劢为国际关系委员会主任。

民盟自创立始起,即与共产党协商一致联合要求: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实现民主政治、多党共治,不单方面与国民党签署条约

  1. 双方为推翻国民党一党专政,实现民主政治之新中国,应共同携手奋斗。
  2. 双方得保持其政治最高原则,但在奋斗过程中,得随时交换意见,以划一步调,增强力量。
  3. 解放区欢迎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分部,但民主同盟之活动,以不妨害中共之事业为原则。
  4. 中国民主同盟对解放区之政治军事,经济各项设施,须尽量予以支持,并扩大其影响。
  5. 双方不得单独对国民党作妥协合作,如有谈判,得相互通知,并取得双方同意后,始于国民党成立条约。
    ——中共与民盟协定要点[4]

1946年初,在包括民盟、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的38个席位中,民盟独占9位,超过当时任何一个党派的席位;加上与其他党派的联合,民盟成为当时平衡国共双方的重要力量。

1946年11月,中国国民党决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拒绝参加大会。而民盟内部中,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单独参加了南京制宪国民大会,被民盟清除出去,导致民盟与国民党的关系迅速恶化。

1947年10月,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政府更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并展开制裁。同年11月全国进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中共与民盟均进行抵制。国民党对民盟的打压直接导致了民盟在1948年1月召开的一届三中全会上公开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自此共产党与民盟建立同盟关系[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毛泽东建议包括民盟在内的八个民主党派继续保留下来。中国共产党对民盟进行政治领导,但表示保证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不会干扰民主党派的独立性及日常事务[6][7][8]。民盟代表张澜、沈钧儒章伯钧罗隆基张东荪史良楚图南费孝通等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张澜同时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沈钧儒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章伯钧史良胡愈之分别出任政务院的部长。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民盟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方针。该方针在1956年9月15日的中共八大上被正式确认。

1949年4月,中共中央指定当时的《中国时报》(同年5月易名为《光明日报》,6月16日创刊)由民盟接管(1953年后改由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主办),1957年1月22日接办《争鸣》,并定为论政方针刊物。

然而,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以章伯钧为代表的,对共产党提出过批评和意见的许多民盟成员都被划为了“右派”。其中最著名的大右派有:章伯钧、罗隆基、费孝通曾昭抡陈仁炳彭文应钱端升叶笃义黄药眠钱伟长吴景超潘大逵沈志远徐铸成浦熙修王毅斋王文光姜震中马哲民杜迈之陈新桂刘王立明。这些人后来大都被降职;民盟从此一蹶不振。1957年汉阳一中事件,盟员杨焕尧因在学校发展盟员等原因被以现行反革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9]:4-5在1958年11月12日至12月4日召开之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中国民主同盟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规划》和《开展社会主义自我改造竞赛的倡议书》,把民盟内部全体的思想“改造合理化”,这也是民盟的一大转折点。此后民盟很难再对当时毛泽东中共中央制定的国家政策方针提出不同意见。

文革期间,民盟各级组织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以后,民盟逐步恢复组织活动。[10]

2020年9月7日 民盟:观发展于田间地头 寓服务于民主监督

如今,民盟在西藏自治区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地方组织。民盟中央机关分设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研究室、专门委员会综合办公室等6个职能部室。民盟中央主办有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群言》和机关内部刊物《中央盟讯》,并有群言出版社和群言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Remove ads

历任中央委员会主席

更多信息 任次, 职务 ...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参见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