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国网球公开赛

年度网球大满贯赛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网球公开赛
Remove ads

美国网球公开赛(英语:US Open)是每年度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大满贯赛事,于8月底至9月初在纽约市皇后区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美国网球协会比利·简·金网球中心举行。

事实速览 美国网球公开赛 US Open, 官方网站 ...

美国网球公开赛是唯一创办以来从未中断的大满贯赛事。[1]

Remove ads

历史

1881–1914:纽波特赌场

美国国家锦标赛(U.S. National Championships)创立于1881年,最初在罗德岛州纽波特赌场(现今国际网球名人堂所在地)举办,首届仅美国国家草地网球协会(United States National Lawn Tennis Association,USNLTA)会员的俱乐部获准参赛,理查德·西尔斯在1881至1887年蝉联七届单打冠军。[2]1903年,英国球员劳伦斯·多尔蒂成为首位非美国籍男单冠军。

1887年,首届美国女子单打比赛在宾州栗树山英语Chestnut Hill, Philadelphia费城板球俱乐部英语Philadelphia Cricket Club举行,冠军是17岁的艾伦·汉塞尔英语Ellen Hansell。女子双打比赛从1889年开始,混合双打比赛则自1892年起与女子赛事共同进行。

男子单打在1884至1911年采用挑战赛制,卫冕冠军将自动获得次年的决赛资格。男子双打在1890至1906年间,经由东部和西部的分区赛选出的两支队伍将进行附加赛,决定最终对阵卫冕冠军的队伍。女子赛从1888至1918年都是挑战赛制。挑战赛制度最终于1920年废除。

男单比赛1921至1923年曾短暂在日耳曼敦板球俱乐部英语Germantown Cricket Club举行,并在1924年14,000席的森林小丘体育场竣工后迁回。男双比赛则在多处举行过,南奥兰治橙色草地网球俱乐部英语Orange Lawn Tennis Club(1987)、史泰登岛板球俱乐部英语Staten Island Cricket Club(1888–1889)、芝加哥圣乔治板球俱乐部英语St. George Cricket Club(1893),麻州栗树山朗伍德板球俱乐部英语Longwood Cricket Club(1917–1933)。


1915–1977:西区网球俱乐部

1915年,约百名网球运动员签署了一份支持将赛事迁移至新址的请愿书。认为网球俱乐部、球员和球迷大多位于纽约市,因此迁址有利于网球运动的发展;[3]但此观点遭到了另一群(包括八位前单打冠军)球员的反对。[4][5]1915年2月5日,这项备受争议的议题在草地网协(USNLTA)年度会议上进行投票,最终128票赞成对119票反对。[6][7][8]该年度赛是首次在森林小丘西区网球俱乐部举行。

1924年,国际草地网球总会(ILTF)正式指定为世界主要锦标赛之一。[9] 1922年,首次采用抽签方式确定种子选手,以防止顶尖选手在前面轮次交手。[10][11]

1968年,公开赛年代首届赛事共有96名男子和63名女子选手参赛,总奖金为10万美元。

1970年,美网是首个采用单打比赛决胜盘抢七的大满贯(澳网和温网直到2019年才引入抢七以及超级抢十)。另外在美网系列赛中取得前三名的选手,参加美网正赛的奖金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美网系列赛和美网夺冠更可获得100万美元的额外奖金,目前仅有克里斯特尔斯(2005)、费德勒(2007)、纳达尔(2013),小威廉姆斯(2013–2014)等选手达成。这一规则在四大满贯赛中独树一帜。[2]

1973年,美网成为首个男女选手奖金相同的大满贯赛事,当年的单打冠军约翰·纽康姆玛格丽特·考特每人获得2.5万美元奖金。[2]

1975年,场地由草地变为红土球场。[12][13]


1978–至今:美国网球协会国家网球中心

1978年,比赛地点从森林小丘移至国家网球中心(法拉盛草原公园),场地也由红土转为硬地球场。美网也是唯一经历过三种不同比赛场地类型的大满贯,吉米·康诺尔斯是唯一在三种不同场地类型的美网比赛中都曾夺冠的选手,克丽丝·埃弗特则是唯一在两种场地(红土和硬地)都夺冠的女子选手。[2]

女单决赛最初被安排在周六两场男单半决赛间进行,形成了“超级星期六”时段;但在球员间引起争议,这使得半决赛和决赛只有不到一天的休息时间,且许多观众在女单决赛结束后就不再留下观看第二场男单半决赛。[14][15]这项规定曾在2001年结束后将女单决赛改在黄金时段以增加电视收视率,[16]目前已取消,女子决赛在下午进行。

2005年增设轮椅单打和双打比赛,隔年2006年增设四肢组单打和双打比赛。

2006年,国家网球中心更名为“美国网球协会比利·简·金网球中心”,以纪念四届美网单打冠军、女子网球运动的早期先驱比利·简·金[17]

2008至2012年,连续五届赛事的男单决赛都因天气因素而推迟至周一。2013和2014年,赛会特意将男单决赛安排在周一,让选手在半决赛后再得到额外的休息日而受到赞扬,但偏离其他大满贯赛事的赛制招致ATP不满。[18][14]隔年2015年即恢复,女单和男单决赛分别在周六和周日举行;然而当年在因天气导致两场半决赛都被迫在周五进行。[19][15]

2018年,美网成为首场引入发球计时的大满贯赛事,[a]此改变是为了加快比赛节奏。[21]计时器放置在球员、主审和球迷都能看到的位置。[22]自2020年起,所有大满贯、ATP和WTA赛事均跟进。[23]

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响,赛事采空场举行外,也与邻近的辛辛那提站共建立防疫泡泡[24]但该届取消轮椅网球赛事引发争议,美国网球协会在公告前并未与轮椅网球运动员组织进行协商。在遭到歧视指控后,协会坦承错误并向轮椅网球运动员提供选择方案:赛事取消但为轮椅运动员提供总计15万美元的补偿、赛事另于美国网协奥兰多园区举办、赛事与其他项目同时在纽约网球中心进行但奖金较2019年减少5%(即325,000美元)。[25]


男子单打

阿瑟·阿什拿下公开年代第一座冠军。吉米·康诺尔斯约翰·麦肯罗在1974至1985年创下连续12年都有美国球员打进决赛并取得其中九冠的光荣成就(其中麦肯罗在1979至1981年实现三连冠,并于1984年四度封王),两人更令11届大满贯冠军比约恩·博里四度铩羽而归(1976、78、80、81)。伊万·伦德尔在1985至1987年三连冠。1990年,年仅19岁皮特·桑普拉斯成为美网史上最年轻的冠军,12年内共拿下五座单打冠军(1990、93、95、96、02)。21世纪,罗杰·费德勒在2004至2008年实现五连冠,拉斐尔·纳达尔(2010、13、17、19)和诺瓦克·乔科维奇(2011、15、18、23)都四度举起冠军金杯,其中纳达尔在美网达成生涯大满贯。

女子单打

六届冠军克丽丝·埃弗特与四届冠军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的争霸堪称网坛一大盛事。80年代末至90年代,施特菲·格拉夫亦五度捧起后冠。21世纪女子强力网球蓬勃之际,威廉姆斯姊妹维纳斯塞雷娜在1999至2002年各自都捧起两座冠军金杯,特别是1999年塞雷娜以17岁的年纪即夺下个人首座大满贯冠军,之后又四度拿下冠军(2008,2012–14三连霸)。另外金·克里斯特尔斯在2009年持外卡夺冠,并在隔年成功卫冕。

Remove ads

球场

Thumb
阿瑟·阿什体育场

中央球场为2万3000个座位的阿瑟·阿什体育场以1968年男子单打冠军的非洲裔美国网球选手阿瑟·阿什命名。阿瑟·阿什在1993年死于艾滋病,他在接受心脏手术时因输血而感染病毒。二号球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体育场则以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命名,在阿瑟·阿什体育场落成前为主要球场。

美网赛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部分球场设有照明设备,这意味着电视转播能够延伸到晚上的黄金时段以增加收视率。女单决赛也曾因此由星期六下午移至晚上。

2005年,美网和所有的美网系列赛球场都采用蓝色内场和绿色外场。此改变在球员和观众中反响不一,有人认为蓝色场地并不能使球看得更清晰。DecoTurf硬地材质,相对于澳网硬地来说球速更快,属于快速硬地类型。[来源请求]

冠军得主

参见

注释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