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胎息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上玉皇胎息经,简称《胎息经》。撰人以及著作年代不详,似出于唐代[1]。此经为七言韵文,全篇仅八十八字论述胎息要旨,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胎息为道家养生之术,渊源甚古,可追溯至先秦两汉的“行气”呼吸之术,《抱朴子内篇》〈遐览〉有著录以“胎息”为名的道经,此后历代修习者,络绎不绝[2]

题解

胎息,道教炼养方法之一。指至深入静之呼吸,达到有如婴儿在母胎之中,不用口鼻而用丹田内呼吸的“真息”境界[3][4]

抱朴子内篇》〈释滞〉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内丹家视胎息为修炼内丹术的重要功法,“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含守于真息。又云神息定而金木交,心意宁而龙虎会,此内丹之真胎息之用也”[5][6]

内容

论述胎息修炼法中“”和“”的关系,主张“胎”从气中结,气从胎中息。若气在身中,神不离身;若神住身内,气不离身。所以修行者要了解“神”与“气”的相注关系,从而“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注解

  • (唐)幻真先生《胎息经注》
  • (明)王文禄《胎息经疏略》
  • 张义尚,《胎息经》注释,1982年,第3期《气功》杂志

影响

《胎息经》对后代气功的实践有很大影响。唐代修习胎息法的人特别多,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息法的著述。《诸真圣胎神用诀》收录了这一时期二十多家的胎息法,虽然各家功法侧重不同,但均师承《胎息经》的修持法则。相传为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所著的《胎息精微论》,对胎息养生的原理,有更为深刻的阐述[7]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