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法主公庙

臺灣臺北法主公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法主公廟map
Remove ads

25.053825°N 121.512122°E / 25.053825; 121.512122

事实速览 台北法主公庙, 基本信息 ...

台北法主公庙,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朝阳里的法主公庙,源自安溪闽南人信仰,与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大稻埕慈圣宫并列为大稻埕三大庙。

沿革

台北的茶行早先多半为信奉法主公的泉州府安溪人所经营[1]。同治八年(1869年),安溪人陈书楚从县内的碧灵宫所迎请法主公神像[2]。光绪四年(1878年),台北法主公庙建在振南茶行的旧址上,原先规模宏大,但1908年市区改正,后进被拆除大半,1923年及1935年皆再整修庙宇[3]

战后初期,台北法主公庙是早年附近唯一在夜间灯火通明之处,贩卖私烟者都在此交易,遂一旁发生圆环缉烟事件[4]

战后时期的地址为南京西路344巷2号[5],属于朝阳里[6]。1968年为配合市府拓宽南京西路,后殿全被拆除,使整座庙变成极为狭小[3][5]。当时庙方提出改建构想,由时任台北市长的高玉树及台北市议会议长张祥传同意[3]。新庙是设计木栅指南宫凌霄宝殿而得奖的李重耀所规划[7]。由于庙地紧邻道路用地,扩建最可行的方法是建筑横跨俗称“法主公庙路”的南京西路344巷,但因要配合城市规划、建筑法规、筹措经费,改建拖延多年[3]

至1996年报导时,法主公庙重建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清标表示最近才购得这一小块市有地、拿到建筑执造,计划该年5月24日开始动工重建[3]。1998年五层楼的庙身落成[5],一楼还可容许车辆穿越南京西路344巷[3]

Remove ads

殿宇

法主公庙二楼主殿主祀法主公,龙边配祀张府天师、虎边配祀东岳大帝。三楼为太岁殿,供奉斗姥元君与六十名太岁星君和玄坛元帅五路财神观音佛祖。“M楼”(事实上的四楼)为三清殿,主祀三清道祖,龙边配祀紫微大帝、虎边配祀文昌帝君;虎边另有小神龛奉祀福德正神。四楼(事实上的五楼)为玉皇殿,主祀玉皇大帝并配祀三官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等诸神祇。

祭祀

Thumb
车辆可通行一楼

此庙祭拜的法主公原先只是茶商们供奉的家乡守护神,后演变成大稻埕的地方性宗教,与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大稻埕慈圣宫并列为大稻埕三大庙[5]

农历九月廿二日 法主公圣诞隔日,庙方会于法主公前供奉面制之红龟及糯米粿若干,称为“大龟会”。信徒祈愿请筊赐准后,即可领回食用,但隔年须以双倍偿还祈愿,称为“乞龟”或叫“求红龟”。当隔年偿还完乞龟后,往后信徒就可以自己买红龟来拜,再带回家吃平安。[8]

戒严时期,因此庙位于二二八事件起源地天马茶房对面,受政府严格监控、集会游行困难,绕境改在台湾光复节举行[9]。光复节成为古亭城中延平三区庙宇共同祭祀的日子[10]。大同区的共乐轩,轩内的七爷八爷也只在农历五月十三日大稻埕城隍庙祭典、以及光复节当日绕行[11]。在1954年报导,大稻埕及太平町的住民商户在祭祀法主公的耗费据估计最少在新台币千万元以上,猪只屠宰量即达三十头,价款在五百万元上下,其余鸡鸭鱼菜酱油纸锭海味京果等,消耗量无法统计[12]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