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濛(855年—904年),字顶云,合肥人。唐末杨吴将领,早年追随杨行密,其人骁勇善战又有计谋,在田𫖳之乱中,一战广德、二战黄池、三战于宣州城下,三月而斩田𫖳,建有大功,史称其“柔以御彊”,“深得兵家虚实之秘”。
生平
台濛骁勇善战,少时为金牛镇将。杨行密到合肥后前来归附,随之起兵庐州。光启三年(887年)扬州大乱,淮南节度使高骈被杀,台濛随庐州刺史杨行密攻克广陵。从征秦彦、毕师铎、赵锽,均破敌有功。
杨行密取扬州后,与秦宗权派来的孙儒展开了激烈争斗。在大顺二年(891年)春正月,杨行密屡次为孙儒所败之际,台濛奉命率五百士,屯兵宣州东溪[注 1]西岸防备孙儒部将李从立,当时恰逢天色昏暗,台濛令巡逻兵往返奔走呼喝,制造千军万马前来的声势。令李从立心中起疑而退兵[1]。景福元年(892年)二月,孙儒围攻宣州,在陵阳扎营和杨行密对峙,台濛在溧水胥河作鲁阳五堰[注 2],以轻舟运送粮食,军无饥色[2]。六月,孙儒被斩,杨行密平定淮南。八月,杨行密受封为淮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台濛因功官至楚州刺史、泗州防御使[注 3]。
乾宁二年(895年)春二月[注 4],威胜军节度使董昌称帝,号“大越罗平国”。六月,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奉命讨伐越州董昌。八月,董昌求救于淮南弘农王杨行密[3]。九月,杨行密派遣台濛围苏州以响应董昌[4][5]。
乾宁三年五月癸未(896年6月17日),台濛等已攻陷苏州,生擒苏州刺史成及,此时钱镠也接近攻陷越州。钱镠接受部将顾全武的建议,仍全力攻打越州,最终攻陷越州,平定董昌之乱。[6]
之后,杨行密和钱镠间的战争仍在继续。乾宁四年(897年)冬十月,台濛留守苏州,为苏州刺史[7]。乾宁五年(898年)春正月,钱镠攻苏州,生擒李近思,杀死梁琮、张颙等将领,斩首一千余级,并击破驻在无锡的李简,俘虏偏将陈益[8]。三月,杨行密派遣周本救苏州,却在白方湖被顾全武击破,杨行密部将秦裴率领兵三千攻陷昆山并驻扎于此[9]。九月甲申,苏州城中和援军的粮食已尽,台濛、李德诚弃城而走,顾全武攻陷苏州[10]。顾全武又追击淮南军,在望亭战胜周本,又攻陷昆山,降伏秦裴[11][12][13][14]。
光化二年(899年),杨行密取海州,以台濛为刺史,涟水防遏使王绾为副使[15]。
同年九月,淄青节度使王师范向杨行密乞师平定沂州、密州的叛乱[16]。十月,台濛、王绾奉命救援,攻陷密州,归还给王师范,但未能攻陷沂州[17]。
台濛治郡苛酷,受到郡民控告,又被田𫖳陷害,最终降任为涟水制置使。
天复三年(903年)八月,宁国军节度使田𫖳联合润州团练使安仁义、奉国军节度使朱延寿举兵反叛,攻昇州并劫持昇州刺史李神福的妻儿。时李神福正与舒州团练使刘存率领舟师万人讨伐鄂州的武昌军节度使杜洪,杨行密急召李神福回师讨伐。李神福在吉阳矶、皖口两次击败田𫖳将领王坛、汪建的水军,王坛、汪建仅以身免。田𫖳亲率水军迎击李神福,李神福向杨行密请求发步兵断其归路。杨行密接到李神福的紧急军报后,历数诸将,认为非台濛不可抵挡,催促台濛出兵,含泪说到:“众人屡次警告田𫖳必反,我不忍负他,未料其果真负我。如今思来,能担此平叛重任者非卿不可!”台濛叩首受命,率骑兵渡江[18]。杨行密又命久攻润州安仁义不下的润州行营招讨使王茂章与台濛合兵,进击田𫖳。
田𫖳此时正与李神福的水军对峙,听说台濛至,便亲率步骑逆战,留其将郭行悰率领精兵二万及王坛、汪建水军屯守芜湖,抵御李神福。田𫖳派人打探,得知台濛兵营只可容二千人,于是轻敌大意。台濛率军初入宣州,立刻下令全军番阵而进[注 5],士卒都讥笑其胆怯。台濛回应说:“田𫖳乃宿将,我们自当额外提防”。次日十月戊辰(903年10月24日),台濛与田𫖳在广德遭遇,以田𫖳麾下都是杨行密原来的部曲,拿出杨行密的书信赐给这些部将,他们下马拜受。台濛趁机纵兵出击,田𫖳败走[19]。
在黄池交战,台濛又假装撤退,以埋伏击败田𫖳,田𫖳逃回宣州,台濛围城。田𫖳紧急召回芜湖兵,但不得而入,于是郭行悰、王坛、汪建和当涂、广德诸戍皆率领其部众投降[20]。杨行密以田𫖳败势已现,令王茂章回攻润州。十月[注 6],田𫖳率敢死士数百出战。台濛再次示弱,伏击田𫖳。田𫖳败退回城,却因桥陷马倒,被台濛部下所斩。田𫖳部众尚在抵抗,台濛向他们出示田𫖳首级,部众均溃散。至十一月,宣州平定。
此役历时三月(八月至十一月),此役台濛以“率骑度江,一战于广德,再战于黄池,三战于宣州城下”,最终平定田𫖳[21]。战后,杨行密表授台濛为检校太保、宣州观察使。
Remove ads
评价
台濛善用虚实战术,尤以在平定田𫖳的过程中,先在广德之战中伪传书信诱敌,后在黄池之战佯败设伏等计谋,被视为“以弱制强,以退为进”的经典范例,为当时言兵者所法。
- 吴任臣《十国春秋》评价其平定田𫖳的战役的表现:“是役也,濛以弱为彊,以退为进,深得兵家虚实之秘,言兵者多取以为法。”,又评价“张训用兵以断,陶雅辑民以宽,刘威静以待动,台濛柔以御彊,视古名将何让焉。”
景福元年(892年)[注 7],为转运粮草,台濛在溧水胥河主持修筑鲁阳五堰(又名台濛五堰、银林五堰)。该工程是江南最早用于节制水位、使利通航的堰坝之一,北宋单锷继承钱公辅的观点,著《吴中水利书》,极力主张修整五堰,以缓解苏、常水患[23][24]。后人也有诗歌描写台濛创筑五堰事。
- 洪亮吉《过东坝》:“已断中江路,银林五坝长。水难归震泽,波转𦊅丹杨。别派分天堑,低圩减地粮。台濛遗事在,三复感沧桑。”(《更生斋诗》)
家族
相关
据传台濛曾在宣州城东舍宅为寺,寺名永庆[25]。
乾宁二年(895年)三月,台濛任泗州防御使时,杨行密曾乘船巡视淮河途经其辖地。台濛为迎接主公,大肆铺设华美帷帐,反令崇尚节俭的杨行密心生不悦。待杨行密离去后,台濛在其卧室内发现一件缝补过的旧衣,急忙遣使送还。杨行密笑言:“吾少时贫贱,不敢忘本。”台濛闻之深感惭愧,自此缩减日常用度。[26]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