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范琼
越南官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范琼(越南语:Phạm Quỳnh/范瓊;1892年12月17日—1945年9月6日),字尚之(越南语:Thượng Chi/尚之),号华堂(越南语:Hoa Đường/華堂)[1],是越南阮朝末期的一位文学家、民俗家、翻译家和官员。
Remove ads
生平
范琼出生在河内市,祖籍海阳省平江府能安县玉局总良玉社(今属海阳省平江县叔沆社)。他曾就读于河内的保护中学(今朱文安中学),维新二年(1908年),从通言场(翻译学校)毕业,在河内远东博古学院担任翻译。

启定元年(1916年),范琼便写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文章。启定二年(1917年),范琼因才华出众又受到上司赏识,受殖民政府政法厅官员马迪(Louis Marty)委托,创办并担任《南风杂志》越文版和法文版的主笔。[2]
启定七年(1922年),启定帝出访法国,范琼受命跟随出访。
启定九年(1924年)至保大八年(1932年)间,他还担任河内大学的教授。

保大七年九月二十五日(1932年10月24日),保大帝新设御前文房,并任命范琼为御前文房总理大臣。11月上旬,范琼离开南风杂志社,前往顺化任职,仍然兼领杂志主笔。十月二十七日(11月24日),保大帝任命范琼为教育部参知。
保大八年四月八日(1933年5月2日),保大帝改组内阁,令阮有排等人致事,任命范琼为国民教育部尚书,充机密院大臣。保大十年正月十八日(1935年2月21日),升协佐大学士[3]。
此后,范琼兼任过国史馆总裁,主持修纂《大南实录》正编第六纪附编和正编第七纪。
保大十七年四月一日(1942年5月15日),吏部尚书蔡文瓒退休,范琼改任吏部尚书,同时加太子少保衔[4][5]。保大十九年(1944年),升授东阁大学士[6]。
保大二十年正月二十五日(1945年3月9日),日军发动三九政变,推翻法属殖民政府。二十七日(3月11日),在日军授意下,保大帝宣布独立,成立越南帝国,范琼草拟《独立宣言》并在政府中继续出任公职,但一周后因亲法而被免职。同年8月,越盟发动八月革命,保大帝退位。范琼因为保皇亲法被越盟逮捕,关入监狱。随后与吴廷魁、吴廷勋(吴廷魁之子)一起被越盟处决。其尸体于1956年在顺化被发现,并被安葬。
评价
政治上,范琼主张“非武力抗争”、“君主立宪”。由于范琼终身与法国殖民者过从甚密,且在末代朝廷当官,他受后代的评价可说是两极化。文学与政治是后代学者对范琼评价的二个主要领域。在文学方面基本上多数是正面的评价,政治上则毁誉参半。譬如《历史人物辞典-新编》以“亲法国殖民政权因而仕途扶摇直上”来形容范琼。就推广越文的策略上,范琼与台湾的蔡培火具有类似的策略。尽管范琼的一生具有争议性,但他对于越南国语字的推广及试图建立越南语的越南文学,却是深受越南人民肯定。[2]
家庭
范琼共有5子8女。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